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公路与铁路交叉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影响了既有铁路线的安全运营。因此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成为道路交通建设的重要趋势。框架桥因自身独有的优势和适用性,在城市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化桥梁工程建设,由于受到原有建筑、既有铁路线、地质环境、施工工艺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对框架桥减重、优化结构设计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将型钢埋入混凝土中的一种独立的结构,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的新形式,将其用在桥梁中,具有顶板薄、桥体的有效空间大、自重轻、造价低、方便施工、节省施工周期的优势。本文对型钢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桥进行静力荷载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型钢混凝土框架桥不同板厚、不同含钢率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板厚和含钢率对结构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传统钢筋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两种结构形式的框架桥,其受力特性基本一致。型钢混凝土框架桥对列车作用抵抗能力更好,且温度的变化对两种框架桥内力、位移影响较大,含钢率变化对温度作用下的内力、位移没有影响。(2)对不同跨径下不同含钢率、不同顶板厚的型钢框架桥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理论计算,得出跨径在1Om~25m时,合理的含钢率为4%~6%、板厚为跨径的1/18-1/23。(3)基于纤维梁-柱单元的弹塑性分析理论,建立了传统框架桥和型钢混凝土框架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两种形式的桥梁进行了地震动力时程响应分析,研究了两种桥梁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对比两类桥梁关键部位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弹塑性耗能能力,表明框架桥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且型钢混凝土框架桥比传统框架桥的抗震性能更为优异。(4)以工程实例对框架桥进行了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对比两种结构,验证了前述探究的跨径与合理含钢率、板厚的关系,用实例证明了型钢混凝土框架桥具有降低结构高度、减轻自重、减少工程造价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