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过敏原表位分析及其免疫交叉反应和消化稳定性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沼虾,俗称河虾,是中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水产食品,但其体内的主要过敏原能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原肌球蛋白(TM)是日本沼虾的主要过敏原之一,通常能引起甲壳类动物之间以及甲壳类与其它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然而,针对日本沼虾过敏原的抗原表位、免疫交叉反应以及消化稳定性的研究鲜有报道,尚待研究。
  因此,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的抗原表位,并对其免疫交叉反应性进行预测,同时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WB)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cELISA)实验验证日本沼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以及刀额新对虾的免疫交叉反应性,通过体外静态模拟胃肠道消化评价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的消化稳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结果及结论如下:
  1、采用热处理、硫酸铵分段沉淀法与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沼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以及刀额新对虾的原肌球蛋白,并利用SDS-PAGE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纯化出的原肌球蛋白纯度达85%以上,适合进行后续实验。
  2、通过DNAStar软件、SOPMA、BepiPred1.0Server及ABCpred在线网站预测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应用SYFPEITHI、NetMHCII2.3Server与NetMHCIIpan3.2Server预测T细胞表位。综合分析以上预测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可能的B细胞线性表位有21RADTLEQQNKEANN34、37EKTEEEIRTTQKKMQQ52、71LEEKEKA77、99LERSEERLN107、119AADESER125、134SLSDEER140、158ADRKYDE164、177ERAEERAETG186、210SEEKANQREEAYKE223、262NEKEKYK268,可能的T细胞表位有82EGEVAALNRRIQLL95、105RLNTATTKLAEAS117、165VARKLAMVEADLE177、195EELRVVGNNLKSLE208、222KEQIKTLTNKLKAA235。通过与其它种类甲壳类已知表位对比,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其它虾蟹可能会发生免疫交叉反应。
  3、采用Westernblotting和icELISA实验,分别以兔抗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血清及虾类过敏患者血清为一抗,检测斑节对虾、中国对虾以及刀额新对虾的原肌球蛋白对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的反应程度与不同浓度的竞争抑制率。结果表明,三种对虾均能与兔抗血清及患者血清反应,证实了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之间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并且随着竞争抗原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增强。与IgG抗体反应时,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中国对虾与日本沼虾的免疫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9.6%、37.7%、23.5%;与IgE抗体反应时,免疫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0.4%、69.6%、38.7%。
  4、体外静态模拟婴幼儿及成人消化液消化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通过测定水解度和多肽浓度,Tricine-SDS-PAGE电泳鉴定,RP-HPLC与MALDI-TOF-MS分析,多角度评价原肌球蛋白的消化稳定性。日本沼虾TM的水解度和多肽浓度都随体外模拟消化时间延长而升高。经模拟成人、婴幼儿胃消化和肠消化后,它们的水解度分别为17.99±1.41%、49.46±1.02%和9.92±1.50%、30.68±1.04%,酸溶性肽浓度则分别为74.77±6.84μg/mL、303.99±12μg/mL和46.39±7.5μg/mL、175.93±11.53μg/mL。体外模拟胃-肠-BBM酶消化实验表明,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比较耐婴幼儿消化、易被成人消化。成人胃、肠消化后的消化片段主要集中分布于15-30kDa、20kDa以下。婴幼儿胃消化后的消化片段较少,其肠消化后的消化片段则分布广泛。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Ni/Cd电池、Ni/MH电池等相比,在比功率、能量密度及充放电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锂离子电池还有着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己广泛应用于小型用电器中,并正积极向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电动汽车、UPS等领域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关键在于嵌入式电极材料的成功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LiCoO2材料的发展现状,并
综述了聚丙烯酸钠的性质、用途及合成.将它用顺丁烯二酸酐加以改性,得到了改性的聚丙烯酸钠.用于无磷洗涤助剂,对水中Ca、、Mg有良好的螯合(吸附)作用.同时,研究了它对废水中Pb、Zn、Ni的螯合(吸附)性能.经过试验,优化了合成改性聚丙烯酸钠的工艺条件:丙烯酸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摩尔比为4:1,引发剂占单体量的4%-6%,还原剂占单体量的5%-7%,反应温度80-85℃,反应时间为3小时,固含量设计为
  本工作利用无机—有机双模板法,以无机纳米粒子CaCO3为核模板,以有机表面活性剂为介孔结构导向剂,合成出了纳米尺度的具有介孔孔道的SiO2空心微球;用SEM、TEM、XRD、BET等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同时,研究了无机/有机模板剂配比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SiO2空心微球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规模合成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SiO2空心微球结构的影
学位
该文以镁粉作为催化剂,研究了超临界CO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考察了在间歇反应釜中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搅拌转速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理论上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6%,搅拌转速800r/min.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反应产物中水、甲醇和碳酸二甲酯等组分的含量,确定其色谱条件为:热导池检测器;色谱柱 3×20
  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基本理论,以土地区位论作为交通影响土地利用区位差异理论基础,深入阐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和典型的汉森和劳瑞模型,引用英国J.M.汤姆逊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相互作用下的土地利用模式,探讨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论证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发展的客观性;并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用定性分析说明了互动发展对城市形态、社会经济的深
该文以西安市2001~2002年的各监测点PM浓度值为研究对象,利用西安市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安市的PM污染现状.考虑到传统的逐步回归方法,不能消除自变量(回归变量)间存在的共线性,使得回归方程不稳定.该文在选择预防方法时使用SAS系统的REG的过程消除了自变量间的共线性,保证了进入模型因子的显著性.另外,通常的污染预报仅对模型数据按季节分类,分别建立模型,其目的是为减少预报日数据波动较大而带
学位
目的 针对抗癌药物-天冬酰胺酶制剂临床应用中常见机体内半衰期短、易发生免疫过敏反应产生严重副作用等问题,探讨天然丝素蛋白对-天冬酰胺酶的修饰效果.方法 以水溶性丝素为修饰剂,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丝素--天冬酰胺酶生物结合物(即修饰酶).对修饰酶进行动力学性能分析及动物体内免疫性试验等.结果 修饰酶活力回收率相对较高,达76.05﹪,pH值、温度、胰蛋白酶水解、贮存条件等不同情况下稳定性增强,血清中
学位
<L>
背景: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多数病例仅表现为轻症,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HFMD,并伴有脑炎、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及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重症H
学位
研究背景  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PM2.5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均能产生损害作用。研究显示,PM2.5暴露与生殖功能损伤关系密切,但其造成损伤的机制仍未被阐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transportationfactorκB,NF-κB)是一种广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我国约有2.5亿高血压患者,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并且患病率在逐年升高,所以对高血压的防治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  根据病因,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90~95%。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均可诱发高血压。遗传因素受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影响。有研究表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