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作为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味美价廉,维生素含量丰富,有“菜中之王”的美称。随着人们广泛的种植,病害的发生愈加频繁,根肿病和干烧心病便是大白菜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病害,被根肿病菌感染的土地,几年内不再适宜十字花科类蔬菜的种植,病菌难以彻底杀灭。干烧心病是由植株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会使大白菜整株腐烂,极大的危害着大白菜的质量和产量。栽培方式的改变也使大白菜经受多病害的威胁,单一抗病的品种,已无法适应复杂的种植环境,因此尽快培育高抗、兼抗品种的需求日益紧迫。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抗病育种、品种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快速的筛选和聚合多个目标基因,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和抗干烧心病基因进行聚合,为大白菜育种创制了优质的种质资源。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种的种子纯度鉴定,获得了一套相对准确、有效的纯度鉴定体系。研究结果如下:
1.试验利用纯合抗干烧心病材料H227作为母本及回交亲本,纯合抗根肿病材料12G83作为父本,构建了F2、F3代分离群体以及BC1F1、BC1F2代群体。通过对F2群体和BC1F1群体叶片进行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统计干烧心病发病情况,结合表型鉴定结果,筛选开发了与抗干烧心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BrCRTQXA07-2,通过表型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比较发现,F2代群体吻合率为86.4%,BC1F1代群体吻合率为94.9%,验证了标记的有效性。
2.利用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2群体,BC1F1群体进行抗病聚合株的筛选,结合田间优良性状,选育的目标单株构建F3群体,BC1F2群体。对所获得的F3群体142株,BC1F2群体108株材料进行抗病聚合株的初步筛选,结果F3群体筛选出纯合抗病聚合株142株,BC1F2群体筛选出纯合抗病聚合株48株。试验还进一步对所构建群体进行H227基因组的背景选择,旨在获得多抗优质的新种质材料。
3.对5个大白菜和不结球白菜品种,首次采取碱式法提取白菜种子DNA,设计了SSR分子标记,快速筛选出了相应的5对特异性标记,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进行品种纯度鉴定,获得了一套相对准确、有效的纯度鉴定体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抗病育种、品种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快速的筛选和聚合多个目标基因,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和抗干烧心病基因进行聚合,为大白菜育种创制了优质的种质资源。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种的种子纯度鉴定,获得了一套相对准确、有效的纯度鉴定体系。研究结果如下:
1.试验利用纯合抗干烧心病材料H227作为母本及回交亲本,纯合抗根肿病材料12G83作为父本,构建了F2、F3代分离群体以及BC1F1、BC1F2代群体。通过对F2群体和BC1F1群体叶片进行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统计干烧心病发病情况,结合表型鉴定结果,筛选开发了与抗干烧心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BrCRTQXA07-2,通过表型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比较发现,F2代群体吻合率为86.4%,BC1F1代群体吻合率为94.9%,验证了标记的有效性。
2.利用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2群体,BC1F1群体进行抗病聚合株的筛选,结合田间优良性状,选育的目标单株构建F3群体,BC1F2群体。对所获得的F3群体142株,BC1F2群体108株材料进行抗病聚合株的初步筛选,结果F3群体筛选出纯合抗病聚合株142株,BC1F2群体筛选出纯合抗病聚合株48株。试验还进一步对所构建群体进行H227基因组的背景选择,旨在获得多抗优质的新种质材料。
3.对5个大白菜和不结球白菜品种,首次采取碱式法提取白菜种子DNA,设计了SSR分子标记,快速筛选出了相应的5对特异性标记,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进行品种纯度鉴定,获得了一套相对准确、有效的纯度鉴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