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根肿病与干烧心病抗病聚合种质的创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作为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味美价廉,维生素含量丰富,有“菜中之王”的美称。随着人们广泛的种植,病害的发生愈加频繁,根肿病和干烧心病便是大白菜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病害,被根肿病菌感染的土地,几年内不再适宜十字花科类蔬菜的种植,病菌难以彻底杀灭。干烧心病是由植株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会使大白菜整株腐烂,极大的危害着大白菜的质量和产量。栽培方式的改变也使大白菜经受多病害的威胁,单一抗病的品种,已无法适应复杂的种植环境,因此尽快培育高抗、兼抗品种的需求日益紧迫。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抗病育种、品种改良中。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以快速的筛选和聚合多个目标基因,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和抗干烧心病基因进行聚合,为大白菜育种创制了优质的种质资源。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种的种子纯度鉴定,获得了一套相对准确、有效的纯度鉴定体系。研究结果如下:
  1.试验利用纯合抗干烧心病材料H227作为母本及回交亲本,纯合抗根肿病材料12G83作为父本,构建了F2、F3代分离群体以及BC1F1、BC1F2代群体。通过对F2群体和BC1F1群体叶片进行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统计干烧心病发病情况,结合表型鉴定结果,筛选开发了与抗干烧心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BrCRTQXA07-2,通过表型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比较发现,F2代群体吻合率为86.4%,BC1F1代群体吻合率为94.9%,验证了标记的有效性。
  2.利用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2群体,BC1F1群体进行抗病聚合株的筛选,结合田间优良性状,选育的目标单株构建F3群体,BC1F2群体。对所获得的F3群体142株,BC1F2群体108株材料进行抗病聚合株的初步筛选,结果F3群体筛选出纯合抗病聚合株142株,BC1F2群体筛选出纯合抗病聚合株48株。试验还进一步对所构建群体进行H227基因组的背景选择,旨在获得多抗优质的新种质材料。
  3.对5个大白菜和不结球白菜品种,首次采取碱式法提取白菜种子DNA,设计了SSR分子标记,快速筛选出了相应的5对特异性标记,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进行品种纯度鉴定,获得了一套相对准确、有效的纯度鉴定体系。
其他文献
济慈的一生十分短暂却又命运多舛,可他却为世界留下瑰丽的诗作。尤其是他诗歌中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死亡的想象,一直都备受后人的关注。虽然对济慈诗歌中生存与死亡的研究作品络绎不绝,然而,从现象学角度探讨济慈诗歌中的生存观和死亡观的分析作品却不太常见。本文借用了海德格尔现象学中“在世”的基本理念解释济慈诗歌中“死亡界限”与“向死而生”的观点。本文以新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埃尔金大理石雕像》、《秋颂》、
语用标记语是具有指导话语理解的程序性意义的话语成分,不会传递话语的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前人研究常聚焦于well,infact,however,instead等语用标记语。近年来,有学者挖掘let’s作为语用标记语的用法,但是相关分析大多从历时的角度展开,研究let’s是如何从实意词let加上其补语us的组合演变成语用标记语的。尚未有研究单独将语用标记语let’s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共时研究。本研究以
在语音学和音系学领域,语言的节奏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一重音计时型和音节计时型。长期以来,实证研究并未对节奏类型的严式二分提供力证。随着节奏指标的出现,这一争论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节奏指标,即,通过公式量化言语中辅音与元音的变异程度,对语言的节奏类型进行分类。以%V和△C这两项节奏指标为例。%V指语句中元音时长所占的百分比;△C则指语句中辅音时长的标准偏差。用节奏指标评判语言的节奏类型虽己得到学界的广泛
学位
本文针对当下艺术家对市场发展形势而本身立场视角是否变化,进行分析,是否还能够秉其艺术特点而进行艺术创作与加工的主要观念进行讨论。我认为当下的时代进入到了社会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当中,且在这种形式下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本身关系也是与社会有着一定联系的。当下的艺术家应当保留传统的初心对其艺术道路航线的形式,有着一定的信念和坚持发挥艺术家本身的个性特点,面对当下消极的市场经济形势而更加向上励志。
学位
艺术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精神瑰宝,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古典、现代、后现代到当代艺术的过程,每一个艺术思潮都对应着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和中国当代艺术一起经历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变革,特殊的社会进程在带给中国当代艺术特殊面貌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面临着当代艺术所带来的通病。在艺术活动中审美价值的转移、艺术边界的拓展、美学规律的突破带来了一系列艺术去审美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应着
赵开坤(1954—2016)是吉林艺术学院的终身教授,中国表现性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他油画创作中的线入手,分析线在其各时期油画创作中的样式演变,并最终确定赵开坤的用线是立体表现力的体现,反映了赵开坤油画创作的立体造型观。  本文通过分析赵开坤油画创作中线的来源因素,在众因素影响之下的赵开坤油画创作,在不同时期,线在画面中的样式与风格也发生了改变。从早期的结构性线条逐渐演进至探索期的符号性线条
学位
新疆阿魏是一种荒漠类短命药用植物,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现已到了临近灭绝的境地。根际微生物群落在调节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生长和适应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新疆阿魏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驱动其组装的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疆阿魏在不同生境土壤中(生境土壤主要集中在新疆阿魏根际土壤区域)的优势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以及驱动它们组装的过程,弥补目前关于新疆阿魏微生方面研究不足的现状,为
学位
近年来,重金属镉(Cadmium)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而传统的检测手段存在着检测仪器昂贵、操作程序复杂的缺点。本课题建立了电化学蒸气生成体系(EcHG)和原子荧光光谱法联用测定镉含量的方法。该(EcHG)系统由两个串接的石墨管作为两个电极、一个恒压模式的交直流电源适配器作为电源以及玻璃料孔气泡分离器(GLS)作为气液分离装置所构成。在室温条件下通过电解酸化的样品溶液,使镉元素在溶液中形成挥发性的氢
学位
铜(Cu)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作为多种酶的辅因子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生化反应。Cu缺乏和Cu过量均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植物进化出精妙复杂的调控网络来严格控制植物体内的Cu含量。植物Cu转运蛋白COPT(copper transporter)家族成员具有三个跨膜结构域,其中包含有多个能够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氨基酸,被认为在COPT的Cu吸收和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COPT1、COPT2和COPT
学位
氨氮是生物体内正常代谢产物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营养元素。但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表水体氨氮污染严重,对水生生物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氨氮致毒机理的研究多集中于脊椎动物,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致毒机理尚未见详细的报道。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1774)在我国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和较高的经济、药用价值。本研究以河蚬为实验动物,探究了氨氮对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