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效果研究--以J省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新的阶梯,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在居民的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常年维持在国际警戒水平以上,近几年虽然有所缓和,但是过高的基尼系数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此,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在提高税收调节力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所有税种中,只有个人所得税是具有累进性的,可以看出它的不可替代性,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中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个税调节收入差距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行了充分地归纳和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全国、J省近年来到的居民收入等相关数据,结合数据分析法与纵观研究法,以J省为例,对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进行分析,寻求制约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发挥的因素,探索完善和提升的有效路径,基于新《个人所得税法》,提出完善我国个税调节收入差距效果的针对性对策与建议。第一,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然后概括整理了国内外的理论、文献,又解释了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指出创新和不足之处,最后展示了文章的总体结构。第二,通过对全国居民收入现状的数据整理,分析了全国城镇居民按五等份分组、全国城乡居民之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说明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之后以J省为例,先是整理对比了J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J省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再选取J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家庭基本情况等数据,计算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MT指数、平均税率、K指数等,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定和实施是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的,在个人所得税法有效执行的情况下,其对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是正向的,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调节效果还是相对较弱的,进而分析了制约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平均税率偏低、综合课税范围较窄、税率累进结构不够合理、费用扣除标准不够完善、征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个方面。第三,针对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个税改革的相关制度,分析新《个人所得税法》在完善收入分配、提高个税调节作用的效果,并从提高个人所得税地位、扩大综合课税范围、优化税率结构、完善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征收管理水平五个角度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思路,相信随着我国个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会越来越显著。
其他文献
近几年,就业优先政策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在政府工作中,就业都处于优先的位置。就业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民生,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保障。高校毕业生一直都是就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等待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加上经济下行、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影响,毕业生群体正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就业政策是否能够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首要关注的重点难点,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方位举措,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的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灵魂,要想推进“文化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和政府专门在基层设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这一机构,作为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农民群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城市社区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社区治理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彰显。社区居委会作为法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实际中却承担了及其繁重的行政任务,其“行政性”大于“自治性”,成了政府的末端组织,这与现行法律相抵触,也不利于基层民主建设的开展。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的目标和方向,社区建设应强化其自治导向。社区自治的行政化主要体现在社区工作行政化、社区居委会人员公
学位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许多由于社会矛盾产生的问题和不足暴露,使得社会摩擦事件增多。移动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信息传播模式被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及信息源变得越来越多元,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自由表达需求的重要平台和媒介,同时也成为政府部门了解民众思想动态、应对公共事件的主要平台和重要途径。  现实中,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网络公共空间中的网络舆情,公众更有可能将矛头指
学位
我国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对老年人口的保障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在经济基础不足、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的情况下步入了“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状态,养老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且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走向式微,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养老机构自身发展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机构养老无法有效解决
学位
基层公务员是中国公务员体系中最贴近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命令有效落实的重要一员,肩负着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着其工作质量,影响着其服务水平。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存在行业普遍性,生存质量因工作岗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关于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的研究较少。职业倦怠这一问题的出现,影响着组织中个人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着组织
为了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体系,国家从制度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采取重要行动,对监察体制进行改革。这一改革最初是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垂范,最先完成了省市县各级监委组建和挂牌工作。截至2018年2月底,全国上下已全部完成改革工作。整合反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解决职权交叉问题,在彰显制度优势的同时,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
在我国的税收征管研究中,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高低是评价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一个重点指标。新世纪以来,国内的税收收入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以至于对政府的职能发挥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也开始尝试研究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时刻盯紧改革的方向,找到法律的漏洞。与纳税人相对的税务部门有肩负维护税收征管的使命,于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纳双方间产生了博弈。税收遵从博弈是税务部门和纳税人明争暗
学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②乡村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难点。这为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
学位
自从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日渐繁荣,随之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在2016年4月份,因空气质量明显恶化,济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约谈后济宁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空气质量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从2019年1季度后,济宁市的空气质量又陷入了反弹。因此,为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