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太极拳和传统康复操作为干预因素,对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运动干预,进而对两组患者肩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更适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用以康复锻炼的方式,并为患者的康复锻炼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实验组(太极拳锻炼组,T)和对照组(传统康复锻炼组C)2组,术后前10d,对两组患者实行简单的康复练习。10d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①实验组患者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锻炼,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②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乳腺癌术后康复操。根据Constant-Murley肩功能测定标准,分别记录10d、30d、90d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的恢复情况,并加以分析。 研究结果: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年龄、婚姻状况、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放疗和化疗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指标在康复锻炼实施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 ③疼痛。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指标上C-M得分,在术后30d和术后90d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④日常生活能力。在该指标的C-M得分上,在术后30d和术后90d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的ADL恢复的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⑤肩关节活动度。在该指标的C-M得分上,在术后30d和术后90d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⑥肌力。在该指标的C-M得分上,术后30d和术后90d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⑦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太极拳组患者的满意度和锻炼依从性好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 ①两组康复锻炼方法在乳腺癌术后康复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都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肢肌力状况,太极拳锻炼组在康复效果优于乳腺癌术后康复操锻炼组。 ②太极拳运动在实施康复锻炼30d和90d后,在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但肌力指标在90d的康复锻炼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③太极拳理中的“含胸拔背”与“沉肩坠肘”在乳腺癌患者康复锻炼时分别起到调节呼吸和相应增加肌肉练习阻力的作用。 ④太极拳的圆弧运动符合人体解剖、生理以及生物力学原理,上肢螺旋式运动符合乳腺癌术后康复的要求,在乳腺癌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适当增加了阻力,使患者处于低阻训练,增大锻炼时的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肌肉特征的作用。 ⑤患者对太极拳康复锻炼具有较高的满意度,锻炼依从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