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KinesigenicDyskinesia,PKD)(MIM128200)是一组由突然运动所诱发的非随意运动障碍疾病,发作时以异常运动或异常姿势为特征,如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投掷样动作等,发作时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发作间期正常。部分PKD患者,尤其家族性PKD患者可合并婴儿惊厥(InfantileConvulsions,IC)、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FamilialInfantileSeizures,BFIS)、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ConvulsionsandParoxysmalChoreoathetosis,ICCA)等其他发作性疾病。家族性PKD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nt,AD),伴有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Penetrance)。PRRT2(Proline-richtransmembraneprotein2)基因于2011年末被证实为PKD的首个致病基因。本研究中,对我科收集的PKD患者进行PRRT2基因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并对PKD的发病机制做初步研究。 目的: 探究我国P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PRRT2基因的突变特点,初步探讨PKD的发病机制。 方法: 应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PKD家系及散发PKD患者进行PRRT2基因突变检测。并对存在PRRT2无义突变患者的PRRT2RNA行RT-PCR后直接测序检测RNA降解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31名PKD患者(8名患者来自5个AD-PKD家庭,散发病人23名)。所有PK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1.9±3.5岁。3个AD-PKD家系患者中发现3种PRRT2基因突变:c.487C>T(p.Q163X),c.573dupT(p.G192WfsX8)及c.649dupC(p.R217PfsX8),前两者存在于2个复杂型PKD家系。7个散发病人中PRRT2基因存在3种突变:5人存在突变c.649dupC(p.R217PfsX8),另2人分别存在突变c.649delC(p.R217EfsX12)和c.931C>T(p.R311W),其中c.931C>T(p.R311W)为纯合突变,且该名散发患者表型为复杂型PKD。突变c.487C>T(p.Q163X),c.573dupT(p.G192WfsX8),c.931C>T(p.R311W)由本课题组首次报道。而存在无义突变的PKD患者突变型mRNA可能存在降解。 结论: 1.本组研究中c.649dupC(p.R217PfsX8)突变频率为60%(6/10),提示该突变为突变热点。 2.PKD具有高度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复杂型PKD患者存在PRRT2基因突变可能性更大。对于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以及表型为复杂型的PKD患者可优先行PRRT2基因筛查。 3.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可能参与了PKD的发病机制。 4.本次研究对象中仍有部分尚未发现基因突变,其中大部分为单纯型PKD,其致病基因可能存在于EK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