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而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现有文献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较多,鲜有文献从城镇化角度分析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且城镇化发展指标构建单一。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并考虑到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本文通过构建综合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计算出各个方面城镇化水平的得分。数据显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来看,位于沿海地区的省市如江苏,上海,天津,山东和广东在综合城镇化发展得分水平上居于前列,且各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在逐年增加。之后分别从规模效应,技术水平和共享效应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影响机制。
其次,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中的超效率SBM模型针对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的IETE(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值相对较高。但总得来看,全国大多数省市IETE值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随后,针对我国省市的IETE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莫兰指数(Moran’s I)的检验,结果显示我国IETE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然后,通过 LM,Wald,LR 检验确定了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影响的计量模型,最终选用含有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各方面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我国综合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处于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显著促进阶段;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才开始转向“U”型的右侧,对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作用刚刚由负变正。对土地城镇化来讲,大多数省份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均处于“U”型的右侧,但仍有个别西部省份处于“U”型的左侧,如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这些省份的土地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仍处于抑制阶段。
首先,本文通过构建综合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计算出各个方面城镇化水平的得分。数据显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来看,位于沿海地区的省市如江苏,上海,天津,山东和广东在综合城镇化发展得分水平上居于前列,且各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在逐年增加。之后分别从规模效应,技术水平和共享效应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影响机制。
其次,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中的超效率SBM模型针对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的IETE(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值相对较高。但总得来看,全国大多数省市IETE值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随后,针对我国省市的IETE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莫兰指数(Moran’s I)的检验,结果显示我国IETE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然后,通过 LM,Wald,LR 检验确定了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影响的计量模型,最终选用含有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各方面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我国综合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处于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显著促进阶段;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才开始转向“U”型的右侧,对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作用刚刚由负变正。对土地城镇化来讲,大多数省份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均处于“U”型的右侧,但仍有个别西部省份处于“U”型的左侧,如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这些省份的土地城镇化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仍处于抑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