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x1、Bax及SOD、MDA的影响,从而研究它们在缺血后处理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给予90min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缺血后处理组在大脑中动脉缺血90min后,给予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各组分别再灌注12h、24h、48h、72h后测定脑组织Bcl-x1、Bax的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改变。
结果:
(1)局灶性脑缺血后进行再灌注,SOD的活性明显降低,MDA的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SOD活性及MDA水平均于灌注后12h逐渐升高,至24h达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各时间点SOD活性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各时间点MDA水平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且SOD活性于24h、48h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水平于12h、24h、48h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2)局灶性脑缺血后进行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Bcl-x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若在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前进行后处理,Bcl-x1蛋白在缺血后处理组的表达24h达高峰,且缺血后处理组Bcl-x1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Bax蛋白无论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其表达高峰均在24h,但缺血后处理组Bax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
结论:
(1)缺血后处理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x1蛋白的表达、减少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缺血周围区的细胞凋亡。
(2)缺血后处理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的表达、减少MDA的表达,进而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