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法制化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法制化手段加强舆论监督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当前加强舆论监督的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司法部门、法人、行政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公民的舆论监督,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生存空间及发展制约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使我们正确认识到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法制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舆论监督法制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新闻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舆论监督在法律界限方面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舆论监督法制化有一些难点.加强新闻法制建设,重点应放在如何保护正常的舆论监督和防止滥用舆论监督上,在这二者之间建立适度的平衡,应作为我国舆论监督在法制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同时,通过舆论监督法制化的构想来加深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中国和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都迫切需要进入真正的法治时代.未来的舆论监督力度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对象将更加集中与突出,即重点监督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批评性、揭露性报道会逐步加大,但目的仍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舆论监督的游戏规则将逐步形成,媒介不可以为所欲为、无所顾忌;媒介也会加强自律,在运作中能灵活掌握批评时机,准确拿捏批评分寸,尊重监督对象的人格和尊严;未来的舆论监督仍将继续服从并服务于舆论导向.只有认清这一事实,才有可能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推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其他文献
行政许可制度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行政许可制度的研究方法及认识,笔者认为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实际工作都会产生不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其发展都远不及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特别是公民作为评估主体被忽略的情况特别明显。这不仅大大影响了政策的科
本文旨在理清社会主义与“公有制”的关系,揭示当前我国公有制“退却”表面背后所包含的“进步”意义,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自信”。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
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设施投资方式,BOT(Build-Opera 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是指由政府与私人投资者签订特许协议,将某一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权、运营权授予私人投资者,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应对外国反倾销的法律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针对外国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频频反倾
提单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使用的主要单证,提单也成为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提单关系涉及的当事人很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该文从国际海上货
一、导论在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是法官用来指导陪审团认定案件事实、做出有罪裁判的重要司法指令。因为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审判中,陪审团负责案件事实的裁判,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