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床旁肺脏超声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肺脏B线出现情况的研究,探讨床旁肺脏超声在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方面及判断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并找出B线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界值,从而为临床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提供新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1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患者,于入院后治疗前2h内由研究生本人对所有患者行床旁肺脏及心脏超声检查,同时由临床医师询问既往病史、现病史并安排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如胸片、血生化检查等。所有患者均由两名副主任及以上临床医师依据各项临床资料(病史、胸片、NT-pro BNP、心脏超声等)明确诊断。排除肾功能不全、外伤、胸部敷料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包括肺炎、肺癌、肺栓塞、胸腔积液、气胸、上呼吸道阻塞、中毒等)等情况后,入选病例共158例。2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组(Ⅰ组,77例)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Ⅱ组,81例)。将Ⅰ组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a组)、Ⅲ级(b组)、Ⅳ级(c组)3组。3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x±)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样本中位数(M)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组数据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法,多组数据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进行校正;计数资料以各类别样本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B线总数与NT-pro BNP,LVEF,E/E’,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B线总数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并判定诊断的最佳界值。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Ⅰ、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两组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参数的比较:Ⅰ组和Ⅱ组患者在主动脉根部内径、主肺动脉瓣环内径、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表明上述指标在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及非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方面无明显临床价值;Ⅰ组患者B线总数、E/E’值、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NT-pro BNP值均高于Ⅱ组,而EF值低于Ⅱ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指标在鉴别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及肺源性呼吸困难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3在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组中,各组患者两两比较,E/E’值、LVEF、NT-pro BNP值及B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指标在判断急性左心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4对Ⅰ、Ⅱ两组数据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B线总数与NT-pro BNP值,LVEF,E/E’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B线总数与NT-pro BNP值、E/E’呈正相关(r分别=0.851、0.669),与LVEF呈负相关(r=-0.764),表明B线总数随LVEF的减小、NTpro BNP、E/E’值的增加而增加。5Ⅰ组患者B线总数与NYHA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r=0.798),表明B线总数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增加。6 B线总数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0.898-0.968),根据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所确定的诊断临界值为>8条,以此为界点诊断急性左心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为80.5%、88.9%、90.4%;表明以B线总数>8条作为诊断界值能较好地鉴别诊断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结论1 B线总数在鉴别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及肺源性呼吸困难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2对于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线总数可用于判断急性左心衰患者严重程度,并初步评估其治疗效果。3以B线总数>8条作为诊断界值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具有较高价值。4床旁肺脏超声检查在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