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女子七项全能的训练特点是:学习任务繁重,训练时间短,运动技术水平差,运动员大部分是从单项转练七项全能,一些项目在中学从未接触,针对这些特点,高校七项全能运动员如何训练,如何通过短期的训练来较大幅度的提高成绩是高校七项全能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关心的问题,更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甲A组和乙组),全国第十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2008年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省外部分高校曾参加全国大学生锦标赛的运动员以及对我国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方面的专家教授及长期从事全能训练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影响及现状研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出应如何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对策。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高校女子全能运动员的上下肢协调能力比较好。2、无氧代谢下的耐力素质是我国高校女子全能运动员的弱点,应急待改进。3、跳高项目是我国高校女子全能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成绩普遍很低。4、铅球和标枪两项的关联度相互影响,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对策:1、进一步完善完整技术,2、以速度为核心,积极提高跑的能力,3、力量为基础,加大快速力量和专项力量的训练,4、利用子项间组合训练法。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是:1、生源质量不高,2、教练员自身问题及训练情况存在弊端,3、体育科技含量不高,恢复条件缺乏4学训矛盾,5、高校全能后备人才缺乏,出现断层现象,6、训练及竞赛管理体制不完善,7、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较差。研究对策:1、改革办学方式,实行联合办队,2、降低学分标准、减免无关课程、奖励学分,3、提高教练员水平,加强教练员的训练理念与训练的科学性及学术交流的机会,5、完善竞赛体制,提高运动队水平,6、加强科学选材与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7、提高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