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西鱼池岭钼矿是近几年在我国东秦岭钼矿带中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钼矿床产于合峪复式花岗岩体及隐爆角砾岩中。本文通过合峪花岗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对鱼池岭钼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以及年代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查明了合峪花岗岩体的特征、成因类型,揭示了成矿流体的类型、形成条件和可能来源,获得了精确的成岩成矿年龄,探讨了矿床成因。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合峪花岗岩主体部分由三期侵入体组成,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各期侵入岩石的矿物成分基本相同,结构以似斑状结构为主。从早期到晚期,钾长石斑晶及黑云母含量有增高趋势。在全岩化学成分上,合峪花岗岩属于富硅、富碱的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2~1.04,平均为0.995,属于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REE,亏损HREE;弱的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暗示源区岩浆存在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金红石相的分离结晶或在源区残留。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浆物质来源主要为下壳源,有地幔物质的加入。运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合峪花岗岩体进行测年,3期岩浆侵入结晶年龄分别为133.06±0.63Ma、133.53±0.61 Ma、132.85±0.60Ma。岩体的Zr饱和温度为758~805℃,平均为783℃,代表了花岗岩岩浆的形成温度;Sr/Yb比值指示其形成压力为中高压,岩浆起源深度可能为50km左右。鱼池岭钼矿的热液蚀变种类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薄膜状和薄饼状。主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1)钾长石阶段;(2)石英-辉钼矿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4)石英-碳酸盐阶段。矿床具有典型斑岩钼矿的特征。流体包裹体分为5类:气液两相包裹体(I型)、含CO2三相包裹体(II型)、CO2包裹体(III型)、纯水溶液相包体(Ⅳ型)和含石盐子晶三相包体(Ⅴ型)。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250-310℃,盐度w(NaCleq)为4.18~8.55 wt%NaCleq.、平均压力为258.15×105Pa、深度为0.956 km。成矿流体气相组份中除H2O外,CO2含量也很高,还含有微量的CH4、C6H6等还原性气体。还原参数(CH4 +C6H6/CO2+O2)较高( 0.18~0.34 ),揭示出相对还原的环境,流体具有H2O-NaCl-CO2体系特点。H、O同位素成分表明,成矿流体的来源很可能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硫同位素成分显示其来自于深部。鱼池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为(131.2±1.4)Ma,成岩成矿均早白垩世,成矿与合峪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应为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矿床形成于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对应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为区域的岩石圈减薄、拆沉和热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