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其重要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技能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写作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难的一个部分。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中,老师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其重要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技能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写作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难的一个部分。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中,老师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档案袋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典型,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变化和进步。因此,本研究尝试在初中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其应用效果和实用价值。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形成性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江苏省苏州市某所初级中学七年级的两个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控制班),共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验。该研究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的:(1)档案袋评价对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态度能产生何种影响?(2)档案袋评价对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自我反思意识能产生何种影响?(3)档案袋评价对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能产生何种影响?本次实验开始于2019年9月底,结束于2019年12月底。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英语写作教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在实验班采取档案袋评价,而在控制班则采取终结性评价。两个班的英语写作教学,除了评价方式不一样,其他教学手段均保持一致。在实验开始前,笔者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写作测试。在实验结束后,笔者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写作测试,并且对实验班的4名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与学生的访谈,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档案袋评价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通过与同伴以及老师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写作的自我反思意识增强了,英语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能够得出这些教育启示: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英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写作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对写作知识进行构建。此外,在写作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又关注写作结果。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甘肃省就是西北区域的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背景下,甘肃省迎来了新一波的发展潮流,站在了新的历史点上。但是,新机遇必然有新挑战,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的要求下,对甘肃省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地方立法方面。本文第一章节主要是对甘肃省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概括。第二章节则立足于甘肃省具有代表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率先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近年来,我国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
学术话语研究是学术写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国际学术写作的发展,尤其是学术英语(EAP)写作。引用作为学术写作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鉴于学术写作中恰当引用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学科论文中的引用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在引言部分,因此本研究试图比较交通运输工程和应用语言学英语研究论文引言中的引用特征。本研究借助Swales(1990;2004)CARS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在不同场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少国家都寻求与中国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学习汉语,成为了一种热潮,许多人都希望能够有机会学习汉语,能够掌握汉语。在柬埔寨,尤其是被称为“中国城”的西哈努克港,这里的华人众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是华人的后裔,内心有着一份深深的中国情结。除此之外,中国与柬埔寨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越来越多的当地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任务型教学法主张“在做中学”的新颖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语言教学界的广泛关注。任务型教学法与不同的课型相结合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法与阅读课这一课型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使得阅读课的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对提高学生汉语阅读水平及阅读理解的能力有了很大帮助。本文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方面出发,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汉语
随着学习汉语人数日益增多,国际汉语教学日趋获得重视。尽管这一领域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巨大重视,但是受到历史、地理、教育制度、政治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面对世界各地迥乎不同的学习者和教学环境,汉语推进还是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传统的教学法固然具有先天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能保障汉语教学的时代性与发展性。当前的汉语教材大多数具有普适性,即便是用针对性语言编纂出来的教材也不例外。如果在普适性教材的基础上不加区
TPACK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随着TPACK理论框架与教育信息化趋势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将技术知识融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同时要求课堂通过TPACK理论框架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提高教学效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重
国际政治学者常重视研究地缘战略棋手、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重点关注世界政治中的“心脏地区”,常忽略世界政治中的“边缘地带”,然而一些小国或“边缘地带”在某一时期常扮演重要的“搅局者”角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这一世界政治地理中的“边缘地带”在中世纪,尤其是在维京时代,维京人通过烧杀抢掠向欧洲的“心脏地区”展现了令人可怖的影响力,成为影响欧洲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学界对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
语言学习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小学生作为国外汉语学习的一大主力军,目前学界对此群体的汉语学习焦虑的实证性研究成果不足。本文通过对非洲国家——毛里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必修课之一,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但在现实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学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创新和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本研究将应用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借鉴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