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四十余载,中国经济实现了数量上的显著增长,取得了显赫的成绩。但近年来,经济增速的不断下降与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让中国意识到以往的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和生态质量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为此,如何解决好生态安全和产业结构间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环境规制作为政府修护生态质量的主要方式,其一方面有利于制约经济主体的污染行为、修护破损的生态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革新生产技术、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因而是中国解决两难困境的重要工具。此外,财政体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其不仅对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上述背景下,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所发挥的作用对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两难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财政分权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9-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则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作用;分地区来看,东、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方向同全国一致,而中部地区则呈现出同全国相反的影响作用。(2)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合理化均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作用,其中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所表现出的非线性影响虽然一致,但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规制整体上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则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细分来看,收入分权在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间表现出相反的调节作用,而支出分权在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间则表现出相同的调节作用,但同一区域内收、支分权所表现出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为此,本文认为要强化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中央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力度、完善环境保护评价体系、优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以此激励地方政府的规制积极性。
本文基于财政分权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1999-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作用,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则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作用;分地区来看,东、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方向同全国一致,而中部地区则呈现出同全国相反的影响作用。(2)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合理化均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作用,其中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所表现出的非线性影响虽然一致,但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规制整体上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则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细分来看,收入分权在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间表现出相反的调节作用,而支出分权在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间则表现出相同的调节作用,但同一区域内收、支分权所表现出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为此,本文认为要强化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中央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力度、完善环境保护评价体系、优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以此激励地方政府的规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