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视角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业虽然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质量不足特别是自主创新效率不足,这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阻碍。于此同时,得益于信息产业在全球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各国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速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以下统称为产业融合),希望借助信息产业的技术提高制造业的国际上的竞争力。中国同样寄期望借助信息产业,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制造业的创新效率。
  因此,首先,本文对产业融合的融合机理做出了分析,对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融合动因、融合效应等做出了详细地阐述。其次,从控制创新投入的风险、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吸收能力这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信息技术融入到制造业中对提高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然后,对中国的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进行测算。并且将制造业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得出不同类型产业信息产业的融合度的变化趋势。测算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同样将制造业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得出三大类的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变动趋势。
  然后,对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开放水平、市场结构水平的提高能提高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而企业的R&D研发投入强度和所有权结构未能产生影响。在此之后,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核心结论未发生变化,再一次验证了信息技术融入到制造业中能够提高制造业的创新效率。随后,进行中间机制分析,考虑到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使得制造业企业有更加明确的创新方向,因此,作用机制分析时选用发明专利这一变量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中介效应成立。
  最后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细分行业融合度差距较大;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于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政府方面的主要包括:放松产业管制,加快产业融合;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企业方面的主要有: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其他文献
学位
十九大明确强调了要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智慧社会建设。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化政府,建立全面的政务数据共享制度。作为数字政府工具之一的“智慧水利”,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推动智慧水利的建设,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同时这也是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实
学位
学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通过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已迈进了全面小康的新时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协同一体化深入推进,城乡住房需求正趋向升级,房地产市场价格飞速增长,新市民的住房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住房公积金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关系着政府与民生、稳定与改革、公平与效率等诸多问题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前,现代物流走入大众生活,在物流行业竞争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各方的挑战,只有不断的挖掘其潜力,才能实现该行业企业的有效发展。提高物流园区效率,促进物流园区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联动发展,是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注入活力,能够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流
学位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受到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所有者的重视。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许多激发企业创新潜能的章程和文件,以求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也是持续增长,希望能在与竞争对手进行角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以达到企业长久发展的目的。在学术界,企业创新已成为制度研究领域和企业研究领域的主要话题,有很多学者都对此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对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