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凹陷资福寺洼陷构造特征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k89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汉盆地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中部,面积36360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一个典型的内陆盐湖断陷盆地,可划分为11个凹陷和4个凸起共计15个二级构造单元。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是江汉盆地最大的二级构造单元。以万城断层为界,具有NW分带、NE分块的构造格局,发育众多断陷、洼地,整体呈现多隆多坳的构造格局。江陵凹陷虽经过多年的勘探与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长期以来认为凹陷内的梅槐桥洼陷生烃最好,勘探程度极不均衡,对洼陷生烃潜力认识不一致。此次研究区域位于江陵凹陷东部资福寺洼陷及周缘,是江陵凹陷有利油气富集带之一。但由于资福寺洼陷中心缺乏钻井资料,对洼陷的生烃规模及潜力一直认识不清。因此,重新认识和评价资福寺洼陷及周缘的生烃与勘探潜力,对评价江陵凹陷的生烃潜力及寻找油气富集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构造研究是油气地质系统研究的基础,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各方面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论文在充分收集江陵凹陷区域构造及沉积资料、研究区地震资料及钻井、测录井资料的前提条件下,分析研究工区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以区内地震测线剖面的地震地质解释为基础,对研究区的平面构造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局部构造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对资福寺洼陷及周缘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根据不整合面的识别与沉积旋回的划分来进行研究区构造演化阶段划分,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进行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同时结合层拉平技术制作的构造发育史剖面及区域构造演化史,对工区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对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认识的指导下,探究构造活动与油气的关系,包括构造活动与烃源岩的发育、对研究区油气运移的影响、局部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等。
  研究区资福寺洼陷及周缘断裂系统较发育,断层延伸长短不一,断距大小不等,共发育北北东—北东—东西向正断层及北西—南北向的逆断层两组断裂体系,这两组断裂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性,NNW或SN向断层主要分布于复兴场地区,NE或NNE向断层则发育于全区大部分地区。断裂发育大致分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晚期三个阶段。区内自白垩纪以来共发育同生构造、盐构造、反转构造及火山岩构造四种局部构造类型:同生构造可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及断块构造三种亚类型,其发育主要受控于控洼的同生断层,研究区内同生构造紧邻同生断层分布,以资北断层最为典型;反转构造包括逆断层、挤压背斜及挤压断块三种亚类型,主要形成于喜山中晚期,为早期的正断层发生正反转形成,主要分布于复兴场地区;盐构造根据发育程度可划分为盐枕、盐背斜、盐脊三种亚类型,主要分布在荆州背斜带复兴场及沙市地区,初形成于荆沙组沉积期,定型于新近纪末;火山岩构造分布于资北、资南断裂附近,以金家场构造最为典型,研究区内的火山活动主要发生于新沟咀组沉积时期。考虑控洼断裂的分布、各种构造样式的分布规律、烃源岩的厚度变化及整体的构造格局背景,将研究区的构造单元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荆州背斜带、清水口向斜带、资福寺洼陷带及公安单斜带。
  利用泥岩的声波时差法对工区内不同构造带共27口单井进行荆河镇组末期剥蚀厚度的恢复,由结果可知隆起带、斜坡带剥蚀厚度较大,可达1000-1600m。通过对构造发育史剖面的分析可知:沙市组沉积前,由于区域应力场由挤压转为北东向拉张,部分断层开始活动,且白垩纪沉积地层受先前断裂影响,形成了“南抬、中拗、北缓坡”的构造格局;沙市组至新沟咀组沉积期,断层活动由强减弱,后期以整体沉降接受沉积为主;荆沙组沉积时,控洼断层加剧活动,断陷已具规模;潜江组及荆河镇组沉积时,断裂活动又一次减弱,构造格局基本定型;而荆河镇组沉积末期,地层整体抬升遭受强烈剥蚀,随后新近纪与第四纪地层整体拗陷沉积,形成了现今构造格局。在对区内不整合面的识别与沉积旋回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剥蚀厚度恢复结果与构造发育史剖面的分析,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断陷阶段(晚白垩世—早始新世)、强烈断陷阶段(中始新世—渐新世)及区域拗陷阶段(新近纪—第四纪),在构造应力背景变化及构造活动的控制下,每个构造旋回又可分为断陷期与断拗期两个亚期,每个构造期都有自身的构造及沉积特点。在构造演化的作用下,资福寺洼陷构造格局发生不同的变化并最终定型,形成当今面貌。
  研究区构造活动频繁,形成构造种类多样,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十分密切。控洼断裂控制烃源岩的厚度及分布范围,构造演化史则通过影响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直接控制油源条件;研究区内发育的断裂系统为烃源岩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运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侧向阶梯式运移及垂向运移等;资福寺洼陷发育的四种局部构造类型的有序分布与叠加形成大量构造圈闭,对油气聚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构造圈闭的分布也直接影响了油气的分布,且研究区绝大多数油藏属于构造油藏。
其他文献
随着云服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机构、公司、个人开始接受并使用云平台。云存储服务是云平台中的核心基础服务之一。近年来,云存储系统响应延迟优化的相关问题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考虑到需要服务的用户规模,以及应用的复杂性(服务一个面向应用的请求可能需要执行数百次存储访问),降低云存储系统的尾响应延迟已成为对其进行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云存储系统的尾响应延迟是指系统中最慢的少量数据访问请
我国水资源存在着水质型短缺、人均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而氮类污染物属于水中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反渗透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其产生的浓水具有成分复杂、难处理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论文通过制备四氧化三钴薄膜电极并与DSA电极构建电化学体系,探究了四氧化三钴薄膜电极还原废水中硝酸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模拟反渗透浓水中的氮类污染物进行去除,同时考察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研究中首先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关系民生领域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基础。常规工艺在处理受微污染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控制消毒副产物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预臭氧化工艺开始逐渐被重视和应用。然而大部分水厂在预臭氧化工艺运行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技术手册和文件指导其运行管理,导致不同区域内现有水厂的预臭氧化工艺效能较低、管理粗放,无法全面高效地提高我国饮用水安全技术保
学位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海水利用行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制造业等化学加工业于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高盐废水量与日俱增。国内外学者针对高盐废水的处理已开展相关研究,但普遍存在系统稳定性不足、污染物去除效率较低、菌群活性较差等问题。依据含盐废水的实际特性,课题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SBR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优化工艺运行参数条件,考察颗粒污泥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差
学位
昆虫围食膜是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由几丁质和蛋白质构成的薄膜,具有两个重要的生理功能。第一,围食膜是天然的物理屏障,其隔离食物与上皮细胞,可抵御外源有害物质的入侵。干扰或破坏围食膜结构,将促进病原微生物或杀虫剂对昆虫的侵害,影响昆虫正常发育,导致死亡。因此,围食膜是害虫防治中重要的作用对象,参与围食膜形成和维持其结构稳定的关键蛋白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防治靶标。第二,围食膜为中肠不同区室的功能分化提供结构
该论文致力于正丁烷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流化床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研究,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该实验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正丁醇同时作溶剂和还原剂,采用统计实验法确定了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滴加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物料比(丁醇cm/VOg)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在较高温度下,不同酸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酸浓度范围和最佳反应温度.为在工业上的推广作了一定的
学位
该文采用Cl为氯化剂,在可见光(白炽灯)催化下,气相法合成ClCHSiCl.研究了光源特性(如光源强度,波长范围),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分离参数,反应器材质及壁厚,Cl通量),及合成工艺等对光氯化反应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氯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及反应参数,并且从理论上对反应机理,特性进行了论述.对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明确研究方向,找出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以合成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反
该文报导由银配合物制备AgI均匀球形纳米粒子.AgI纳米粒子粒径均小于100nm.研究反应条件(银离子浓度、配体氨浓度、反应时间等)对AgI粒子形态的影响.并将AgI纳米粒子作为内置核,将Y(OH)CO进行升温水解,形成Y(OH)CO复合粒子,用高浓度NaSO溶解内置核,最终得到Y(OH)CO中空粒子.
学位
该论文利用无定形的混合稀土水合氧化的与丙烯酰胺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REO·2.48HO-PAM球状除氟剂.探讨了影响制备REO·2.48HO-PAM球状除氟剂的因素,如油相种类和油相的粘度,水油比,交联剂的浓度,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及体系升温速率大小对造粒的影响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用量对REO·2.48HO-PAM球状除氟剂粒径,包覆率,颗粒形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后
该文对超临界CO萃取乙醇水溶液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针对该方法我们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法:简单萃取,萃取精馏和近临界萃取.我们将三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和普通蒸馏方法比较,发现三种方法均优于普通蒸馏,其中近临界萃取和萃取精馏方法优于简单萃取,但是从能耗的角度考虑近临界CO萃取是最具有优势适合工业化的方法.同时利用已有的两相相平衡数据和UNIQUAC方法我们计算了乙醇-水-CO体系的相平衡,并且和实验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