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盐度下SBR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特性与效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海水利用行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制造业等化学加工业于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高盐废水量与日俱增。国内外学者针对高盐废水的处理已开展相关研究,但普遍存在系统稳定性不足、污染物去除效率较低、菌群活性较差等问题。依据含盐废水的实际特性,课题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SBR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优化工艺运行参数条件,考察颗粒污泥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群落组成情况。
  研究采用人工配制多梯度含盐废水(0g/L、5g/L、10g/L、15g/L、20g/L),于SBR反应器内进行絮状污泥的颗粒化培养,考察了颗粒污泥系统构建过程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污泥特性及胞外聚合物的变化。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测结果显示,在培养环境盐胁迫值为5g/L与10g/L的条件下形成的污泥颗粒结构紧密,稳定性较高,且内部形成了以杆菌为主的优势菌群;在培养环境盐胁迫值为15g/L与20g/L的条件下形成的污泥颗粒结构较为疏松,内部孔隙率较大,且内部存在大量丝状菌围绕杆菌附着生长。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分泌量随着进水盐度值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可观测到蛋白与多糖的比值降低的现象。35d后,五个反应器内的蛋白值控制在74.28-104.97mg/g?MLSS之间,多糖值控制在33.50-44.75mg/g?MLSS之间,其比值始终保持在1.5以上。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分析表明,盐胁迫值的增长改变了部分官能团及蛋白质类物质的结构,并促进了腐殖酸类物质的分泌。
  曝气量和运行周期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参数,试验中研究了两个主要指标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进而确定了不同盐度条件下颗粒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R1、R2与R3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曝气量120L/h、运行周期3h;R4与R5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曝气量120L/h、运行周期5h。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各反应器均能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性能,R1-R5内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98.0%、95.0%、96.0%、92.4%与99.1%,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96.6%、98.6%、99.6%、89.8%与90.3%。此外,各处理系统对于高有机负荷、低有机负荷及高氨氮负荷均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其中,当废水盐度值低于10g/L时,系统对于进水水质波动的抗性较强,在曝气期开始的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率;而当废水盐度值高于15g/L时,颗粒污泥内的亚硝酸盐氧化菌及聚磷菌对于进水水质波动的耐受性有所降低,厌氧释磷量及亚硝酸盐累积量存在较大波动。
  微生物体系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中运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不同盐度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胁迫值的上升,好氧颗粒污泥内部的优势菌群及功能菌群的种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无盐条件下,污泥内的优势功能菌群为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与Gemmobacter(芽殖杆菌属);在盐度值为5g/L与10g/L的培养环境下,污泥内的主要功能菌群变化为Meganema(甲基杆菌属)、Thauera(陶厄氏菌属)、Paracoccus(副球菌属)与Azoarcus(固氮弧菌属);当进水盐度值进一步上升时,Gemmobacter(芽殖杆菌属)、Thauera(陶厄氏菌属)及Paracoccus(副球菌属)的种群丰度开始顺次减少,同时Azoarcus(固氮弧菌属)与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逐渐成为主要的功能菌群。同时,微生物的种群丰度增加,群落的多样性下降,系统内的优势菌种所占比例上升,并使污泥内部的菌种分布呈现非均匀性的现象。
其他文献
以甲醛作为室内有机挥发物的代表,以PM10作为室内颗粒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水溶液可有效吸收室内甲醛,185nm/254nm紫外光可有效降解水中甲醛,水膜对PM10的去除效果有限。利用水溶液吸收甲醛的实验表明:空气中甲醛的初始浓度对水溶液吸收甲醛的效果影响很大。空气中甲醛初始浓度越高,水溶液吸收甲醛的效果越好。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52~59%以上的甲醛可以被水溶液吸收,在60分钟内空气中
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为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工作效率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高性能的控制是现阶段交流调速系统研究的重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一般采用速度环,电流环的双环控制结构。控制系统的暂态和稳态特性很大程度上由电流环的性能决定,而转速环的性能直接依赖于反馈转速的精确性。  目前,预测电流控制从原理上提高了电流环的暂态响应速度,是现在的
电力系统是当今世界实现能源生产与能源输送最为重要的角色,电力的可靠供应关系着人类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及时快速地发现变压器等电力网中非常关键的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充油电力设备的故障检测,普遍采用的是分析油中溶解气体这一方法。传统的在线气相色谱分析法存在组件复杂、运行成本高和安全性差等缺点,而采用光声光谱技术的在线监测拥有检测灵敏度高、维护方便、检测时间短
学位
该文是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低温低压下,使用有机物TEOS(正硅酸四乙脂,Tetraethylorthosilicate,Si(CHO))为反应源在硅片表面上生长P-SiO介质膜以及P-SiON钝化膜,利用制程参数(RF功率、基板温度、气体流量以及反应压力)的改变,来探讨对薄膜的生长特性、硬度
论文介绍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和常规控制思想及基于此控制思想的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思想以及建立在该控制思想上的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分析了PWM的原理、几种数字PWM的形成方法以及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的控制.运用两种控制方法,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良好的补偿性能.论文详细分析了并联型有源电力
学位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以测序技术为驱动的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的研究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基因组科学、遗传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变革。基因组变异检测作为基因组研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对于基因组注释、与疾病和表型的关联分析、临床诊断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基因组存在大量复杂的结构变异,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变异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全面性以及性能上已无法满足当前基因组前沿研究的
学位
当今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已经展现了对大容量主存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构建主存的实际选择——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面临着低可拓展性、低密度、短刷新间隔、高能耗等挑战,DRAM容量与当今数据密集型应用所需的主存容量相距1000倍以上。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Memory,ReRAM)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易失内存技术,具有高可拓展性、高密度、低
随着云服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机构、公司、个人开始接受并使用云平台。云存储服务是云平台中的核心基础服务之一。近年来,云存储系统响应延迟优化的相关问题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考虑到需要服务的用户规模,以及应用的复杂性(服务一个面向应用的请求可能需要执行数百次存储访问),降低云存储系统的尾响应延迟已成为对其进行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云存储系统的尾响应延迟是指系统中最慢的少量数据访问请
我国水资源存在着水质型短缺、人均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下等问题,而氮类污染物属于水中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反渗透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其产生的浓水具有成分复杂、难处理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论文通过制备四氧化三钴薄膜电极并与DSA电极构建电化学体系,探究了四氧化三钴薄膜电极还原废水中硝酸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模拟反渗透浓水中的氮类污染物进行去除,同时考察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研究中首先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关系民生领域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基础。常规工艺在处理受微污染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控制消毒副产物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预臭氧化工艺开始逐渐被重视和应用。然而大部分水厂在预臭氧化工艺运行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技术手册和文件指导其运行管理,导致不同区域内现有水厂的预臭氧化工艺效能较低、管理粗放,无法全面高效地提高我国饮用水安全技术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