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促使大气氮沉降增加,改变外源氮磷养分输入状况,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氮磷添加可以提高草地植物生产力,但会导致植物群落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微生物呼吸及土壤酶活性也随之变化,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积累。目前关于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施肥的响应机理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以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施肥(N、P、NP)对草甸优势植物叶片化学性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究了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的分解阶段累积矿化量与植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以期揭示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分解过程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有:1.施肥对叶片碳含量无显著影响;除珠芽蓼和甘青蒿外,单施磷肥显著降低叶片氮含量;单施磷肥和氮磷合施显著增加叶片磷含量;氮磷合施增加了禾草的木质素/N(L/N);禾草叶片磷含量最低,但纤维素含量、C/N最高,豆科植物C/N最低。2.单施氮肥和氮磷合施显著降低土壤的pH,分别降低5.6%和3.0%;单施磷肥和氮磷合施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6.2%和4.6%,但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了28.4%和39.2%。整个分解阶段添加植物的处理微生物量碳先增加后降低,对照组微生物量碳变化不明显。3.单施磷肥和氮磷合施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3.3%和63.8%;但三种施肥方式均降低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多酚氧化酶分别降低了44.6%、20.8%和33.3%,过氧化物酶分别降低了24.0%、12.7%和9.4%;整个分解阶段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氮磷合施除外),多酚氧化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不断降低。4.分解前期,添加禾草和豆科植物的处理,施肥显著增加了累积矿化量;而不添加植物的处理,施肥显著降低了累积矿化量。分解后期,施肥显著降低累积矿化量(老鹳草、甘青蒿除外)。单施氮、磷显著降低总累积矿化量(甘青蒿除外)、氮磷合施显著增加总累积矿化量(珠芽蓼、棘豆除外)。5.分解前期的累积矿化量与植物全氮、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分解后期主要和植物C/N、L/N、植物有机碳、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土壤p H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到以下结论:1.植物的化学性质(包括植物有机碳、全氮、木质素含量)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有机碳、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共同影响着土壤累积碳矿化,其中植物特性对累积碳矿化的影响要大于土壤特性的影响。2.长期施加磷肥和氮磷合施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施肥通过影响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有机碳的分解,因此,施加磷肥和氮磷合施不利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