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则相对落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有实力和底气提出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很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理论入手,揭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困境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借鉴。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及其相关概念解读。从相关概念入手,界定文化、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内涵,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概念。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实践逻辑,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史逻辑,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认知逻辑,即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的心理认知;价值逻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困境表现为社会思潮的冲击,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困难,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影响。通过对于困境表现的分析,探寻产生困境因素,包括历史因素、现实因素、体制因素和外部因素。第五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在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本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路径选择,分别是“基”,国家经济实力;“旗”,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体”,文化产业;“源”,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