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研究目的: 胃癌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特别是在东亚的国家。但是目前对于胃癌的微环境中的TAMs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收集15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及27例正常胃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以CD163作为TAMs标记,观察胃癌组织中TAMs的浸润情况,研究其与肿瘤的病理分化、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以分析其对胃癌进展的作用。 研究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过手术切除、病理确诊、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1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且所有病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等任何治疗,同时搜集27例正常胃壁组织标本作对照。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 CD163标记 TAMs,计数阳性细胞个数,检测CD163+巨噬细胞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的浸润,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研究结果: 1.胃癌组织CD163+巨噬细胞数均数为(6.56±2.58)个/HP,正常胃壁组织CD163+巨噬细胞数均数为(2.48±1.67)个/HP。胃癌组织中TAMs的浸润密度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以胃癌组织中 TAMs浸润密度中位值(M=6.40)将胃癌患者分为高密度组(n=72)和低密度组(n=78),通过χ2检验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TAMs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及 TNM分期相关,高密度组分化程度较低密度组低(P<0.001),高密度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密度组高(P=0.003),高密度组TNM分期较低密度组高(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AMs表达与胃癌的 T分期有一定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与胃癌组织TAMs的浸润密度均无相关性。 3.胃癌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 Spearman秩相关检验,胃癌组织 CD163巨噬细胞浸润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34,P=0.004)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21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4.通过 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有无神经侵犯、TAM浸润密度有关。 5.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并未提示TAM浸润密度为影响根治术后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1.胃癌组织TAM的浸润密度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 2.胃癌组织中 TAMs密度高低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神经侵犯相关。 3.CD163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对胃癌患者预后有影响,但未提示胃癌组织中TAMs的密度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