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关注男性硕士生失恋后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通过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选取五名男性硕士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长达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深入他们失恋后的生活,收集大量一手资料,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全面呈现男性硕士生失恋后的心理变化成长过程。资料分析是先对原始资料进行一级开放式编码、二级主轴式编码、三级选择式编码,提炼出相关的概念和类属,然后通过这些概念类属之间建立联系并最终归纳形成“实质理论”。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心理成长的初期(自我浮沉期),时间历程大约是男性硕士生从刚失恋到三个月左右,主要内容是男性硕士研究生失恋初期的身心状态,包括情绪、生理、行为和认知反应,该阶段的身心状态是他们后期获得心理成长的基础;⑵心理成长的形成期(调整应对期),时间历程较长,几乎贯穿于失恋的始终,本研究历时一年,心理成长在此阶段一直都有在变化发展着,主要内容是不同分手方式的男性硕士生心理变化成长的过程;心理变化成长的过程表现为失恋后的应对方式由刚开始时采取消极的、被动的应对方式到向积极的、主动的应对方式的转变,然后达到心理层面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提升。⑶心理成长的延续期(重新起飞期),时间历程大约为失恋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主要内容是男性硕士生失恋后获得心理成长的表现,分四个维度:一是个人力量的提升,二是人际观念的转变,三是婚恋观的成长,四是生命意义的成长。其中,男性硕士生获得心理成长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的自我调节和外部的疏导两方面: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能力因素和个性因素,其中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对失恋的合理认知、自我接纳和婚恋观调整,能力因素主要包括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个性因素包括性格、有自己的爱好等;男性硕士生在失恋后的外部疏导主要是指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身边的同辈朋友的支持,二是家庭成员的支持,三是高校相关人员的帮助。⑷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硕士生失恋后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不良躯体反应的同时,也产生积极的心理能量,使身心得到修复,并建构出新的生命意义,获得心理成长,这反映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