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间动态联动性研究——以股票、债券和黄金市场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1cy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全球金融市场间的相互联系,金融市场间的动态联动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股票和债券市场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黄金市场建立较晚,但黄金因为其特有的经济属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我国股票、债券与黄金资产之间的动态联动性,对于金融理论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还是监管者的政策制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危机后,市场对于经济政策的依赖程度加深,政策的频繁出台或变动都会增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会抑制经济复苏。基于此背景,本文着重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资产联动性的影响,也关注了资产相关性中的非对称性,在对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与启示。
  本文选取了2003年1月到2018年5月的上证综指、上证国债指数、Au9999和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的月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本文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为“政策市场”,分别通过VAR和BEKK-MVGARCH模型探究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通过ADCC-MVGARCH模型探究股票、债券和黄金的动态相关性和相关性中的非对称性。研究结论有以下两点:
  首先,金融市场间主要通过波动溢出进行联动,具体为股票、债券和黄金都与EPU 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同时股票对债券和黄金有显著的单向溢出,而债券与黄金间没有显著的波动溢出。而在均值溢出方面,存在从股票市场到债券市场和 EPU的单向均值溢出,而其他序列之间没有显著的均值溢出。
  其次,资产相关性具有时变特征且有一定的粘滞性,股债相关性显示为显著的负的非对称性,而股金相关性和债金相关性中的负的非对称性主要来源于股票与债券市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会提高黄金与股票的资产相关性,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降低债券与股票的相关性,同时提高债券与黄金间的资产相关性。
  本文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通过构建包含 EPU 在内的多元市场系统,研究发现EPU下降会使股票与黄金间发生金融传染,而EPU上升会产生黄金对股票的资产替代,此时债券与黄金间发生金融传染;第二,以往文献侧重于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而本文对资产相关性中的非对称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前景理论解释了资产相关性中非对称性的成因。
其他文献
空间是进行经济活动的载体,县域整体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从其构成来看,县域是由多个乡镇组成,乡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对县域乡镇的主导功能定位,以县域乡镇的主导功能为导向,结合乡镇的主导功能及实际情况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有:  (1)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乡镇主导功能定位的方法。将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功能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状态”与“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开发,是我国西南山区省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生态保育和城镇化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国家部委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必然会改变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关联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测算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低丘缓坡建设开发是否会导致其生态系统功能状
水土流失作为当今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基于此的土壤侵蚀调查与监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云南省滇中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的滇东高原区,总体地势起伏和缓,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山间平地,有着丰富的土壤资源和良好的水资源保障,因此其水土生态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近年由于经济、政策等原因,滇中地区社会发展迅速,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
学位
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外出务工不仅是农民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个人行为,也是众多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关键措施。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通过开展专项的务工增收举措,2014年到2018年5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125611人,使得一大批贫困户因此而脱贫。但这一脱贫模式让短期内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身也对农户原有承包土地的利用
贫困是复杂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区域性的贫困人口脱贫转变为如何巩固扶贫成果,特别是对于生态极度脆弱的贫困地区,扶贫难度前所未有。然而,这些贫困山区承担着国家生态保护的重任,限制了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了承担生态保护的任务,当地搬迁农户成为失地农民,搬迁后生计成为问题,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返贫,进一步恶化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综合来看,在生态极度脆弱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与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既向土地获得了更多的经济物质回馈,也遭受了越来越严重的来自自然环境的报复,并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且不易逆转。近些年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致力于解决我国人民摆脱贫困与打造青山绿水的美好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分区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的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有机统一的结合。生态安全是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当前发展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福祉,同时也决定着国家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地处金沙江中游高山峡谷区的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97%以上属于山区,金沙江沿岸各乡镇都属于高海拔山区,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建设与成长的空间载体,其效率状况关乎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云南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对促进该区域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发展、粮食安全及边疆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广泛了解与吸收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以已有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云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部分社会成员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陷于贫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制度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缓释社会风险的需要,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
学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动物权利组织的主席,也是动物保护运动“大猿计划”的创始人,并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在世哲学家之一的彼得·辛格教授出版了被誉为“西方动物解放运动圣经”的《动物解放》之后,动物解放运动较之前得以蓬勃发展,从此西方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本论文基于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及其相关书目的理论基础之上,以阐释辛格提出动物解放思想的缘由为切入点,认为在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论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