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山区贫困县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与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既向土地获得了更多的经济物质回馈,也遭受了越来越严重的来自自然环境的报复,并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且不易逆转。近些年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致力于解决我国人民摆脱贫困与打造青山绿水的美好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分区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对贫困山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显然是势在必行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部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进行基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山区贫困县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进展与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紧密结合贫困县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需要,梳理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与政策,为本文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与相关基础资料搜集,获得了禄劝县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现状、精准扶贫等相关资料,进而从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结构、扶贫开发水平4个方面选取相应的分区指标,构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进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最终将禄劝县1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域,即:西南部新型城镇与特色产业开发扶贫区(Ⅰ),中部山区大农业开发与生态扶贫区(Ⅱ),东部高原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集镇开发扶贫区(Ⅲ),北部高山峡谷特色产业开发扶贫与土地生态保护区(Ⅳ);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各区域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并探讨了各区域脱贫途径与乡村振兴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企业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情况频频发生,常常引起市场连锁反应,股价崩盘屡见不鲜。考虑到当前上市公司拥有巨大商誉额,如果同一时间商誉减值大规模发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严重,不仅引起股市动荡,甚至还会危害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针对商誉出现减值企业的研究主要是将其视为盈余管理的方法之一。企业的盈利能力,盈余管理水平对商誉减值是否有影响,如何对企业商誉减值行为产生影响等问题还存在争议。在此背景
学位
大股东“掏空”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基于经济人假设,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利用股权集中、信息等优势,将不属于自己的资源通过某些手段转移到自己手中,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受侵占的一种行为。以振兴生化为例,大股东屡次与关联方进行并购重组,借机实施“掏空”行为从而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多次对振兴生化进行风险警示、且证券交易所对其大股东进行公开谴责处分,但难以阻止企业经营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经费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逐年增长的研发投入是否能带来同比例的产出增长,即是否能保证企业的研发效率,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对企业研发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的研发活动因其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专业技术强
学位
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不断发展,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增长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新三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新三板市场在内部控制层面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冲突等诸多挑战,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从而起到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作用。此外,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情形下,内部控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此,本文以新三板挂
学位
自2000年我国首次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红利逐渐衰减、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等问题接踵而至,现行的退休政策面临严峻考验。近年来,政府和和学术界积极探索延迟退休政策并不断推动延迟退休方案的出台,但社会民众对延迟退休的疑虑始终存在。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生命周期储蓄假说、人力资本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40岁以上的企业职工为
学位
空间是进行经济活动的载体,县域整体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从其构成来看,县域是由多个乡镇组成,乡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对县域乡镇的主导功能定位,以县域乡镇的主导功能为导向,结合乡镇的主导功能及实际情况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有:  (1)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乡镇主导功能定位的方法。将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功能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状态”与“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开发,是我国西南山区省份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生态保育和城镇化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国家部委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必然会改变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关联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测算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低丘缓坡建设开发是否会导致其生态系统功能状
水土流失作为当今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基于此的土壤侵蚀调查与监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云南省滇中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的滇东高原区,总体地势起伏和缓,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山间平地,有着丰富的土壤资源和良好的水资源保障,因此其水土生态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近年由于经济、政策等原因,滇中地区社会发展迅速,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
学位
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外出务工不仅是农民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个人行为,也是众多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关键措施。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国家级贫困县。该县通过开展专项的务工增收举措,2014年到2018年5年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125611人,使得一大批贫困户因此而脱贫。但这一脱贫模式让短期内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身也对农户原有承包土地的利用
贫困是复杂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区域性的贫困人口脱贫转变为如何巩固扶贫成果,特别是对于生态极度脆弱的贫困地区,扶贫难度前所未有。然而,这些贫困山区承担着国家生态保护的重任,限制了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了承担生态保护的任务,当地搬迁农户成为失地农民,搬迁后生计成为问题,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返贫,进一步恶化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综合来看,在生态极度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