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独生子女政策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现已有1.76亿独生子女,随着独生子女父母们年龄的增长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逐渐被各界关注。当前独生子女父母这一群体中有近80%为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本研究通过对比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对养老现状感知、养老担心和养老意愿等方面的差异,深入了解当下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以期为促进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积极老龄化提供实证依据。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进行探讨。在理论探索部分,本研究在参考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套从养老现状感知、风险感知和养老意愿三个维度来测量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心态的测评体系,并通过信效度检验印证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在实证探索部分,本研究通过在武汉市7个主城区的20个社区对60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取577份有效问卷,而后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比了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心态中的显著差异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心态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
通过理论和实证探索,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感知维度,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经济现况的主观感知较城市非独生子女父母更加悲观,拥有良好的客观收入水平和客观健康状况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现状感知表现的更积极乐观,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和老年协会能够提高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现状的积极感知水平。第二,在风险感知维度,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生活照料、子女陪护和精神安慰的担心程度显著高于城市非独生子女父母,而亲密的亲戚朋友交往、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缓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担心,此外,对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风险的担心程度越低。第三,在养老意愿维度,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在未来生活照料和居住选择方面相比非独生子女父母更加社会化,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越能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本研究提出通过构建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责任共担的风险化解机制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以实现一种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的养老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进行探讨。在理论探索部分,本研究在参考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套从养老现状感知、风险感知和养老意愿三个维度来测量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心态的测评体系,并通过信效度检验印证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在实证探索部分,本研究通过在武汉市7个主城区的20个社区对60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取577份有效问卷,而后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比了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心态中的显著差异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心态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
通过理论和实证探索,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感知维度,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经济现况的主观感知较城市非独生子女父母更加悲观,拥有良好的客观收入水平和客观健康状况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现状感知表现的更积极乐观,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和老年协会能够提高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现状的积极感知水平。第二,在风险感知维度,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生活照料、子女陪护和精神安慰的担心程度显著高于城市非独生子女父母,而亲密的亲戚朋友交往、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缓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担心,此外,对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风险的担心程度越低。第三,在养老意愿维度,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在未来生活照料和居住选择方面相比非独生子女父母更加社会化,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越能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本研究提出通过构建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责任共担的风险化解机制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以实现一种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的养老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