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治理的“趋同”:社会工作技术发展的田野观察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治理”已然成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手段。社会服务领域也不例外,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公众福利需求的个性化、复杂化特征,也在传统民政工作体系引入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技术。地方政府推动社会工作技术治理的主要路径包括在居委会成立“社区工作服务站”和鼓励民间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令人诧异的是,我们观察到两种路径“相向同形”的特征:行政化色彩浓厚的社区工作服务站向“专业化”发展,而专业化色彩浓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却向“行政化”发展。因此,本文重点探讨社会工作技术治理过程中趋同现象的生成机制。
  本文主要借鉴“制度同形”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对重庆市 Y 区社会工作技术应用状况的长期跟踪观察,研究发现:①社区工作站受到目标模糊性与专业压力的影响,采取跟风学习、仪式模仿的策略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模仿性趋同”;采取人才培养与专业规范的策略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规范性趋同”,走向“专业化”。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资源集中化与目标模糊性的影响,采取置换目标与建立关系的策略向社区工作服务站“强制性趋同”;采取假借身份与套用话语的策略向社区工作服务站“模仿性趋同”,走向“行政化”。
  我们将上述发现命名为“技术治理的趋同”。本文在同一制度环境下,同时考察两个行动主体社会服务供给方式的变迁路径,并深入探讨其“趋同”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本研究丰富了技术治理背后的组织变迁逻辑,增强了现有技术治理理论的解释能力,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其发展直接影响对于社会稳定服务的质量,但就目前而言,非营利组织仍然表现出筹资能力不足,整体绩效不够理想的局面,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何提升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水平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课题,从哪些角度切入则是问题的关键。  本文聚焦非营利组织中公募基金会,基于2015-2018年的年度工作报告披露的相关数据,从理事会治理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国家精准脱贫、全域旅游、文化自信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精神享受和愉悦感。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也逐渐转变为关注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满意的体验,从而引发游客内心的满足和美好感受。因此研究学者们的也逐渐关注游客的情绪机制,以情绪的角度研究游客行为意愿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对以往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情绪评价理论和积极扩展理论,来了解旅
学位
学位
学位
知识联盟已经成为企业之间获取外部知识资源、维持核心竞争力最流行、最有效的合作形态,然而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常常导致知识转移的失败。探究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的内在规律,提高知识转移的成功率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使用隐喻的研究方法,借鉴声波传递理论,构建了基于圆面辐射器模型的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模型,对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隐喻建模的思想为核心,从概念映射与特征
学位
河南省作为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的经济大省,农业和工业是两个主要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的经济飞速发展,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9.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034.83亿元。不可否认的是,在河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恶化、资源枯竭等。
学位
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规范完善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于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履行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达成一致认同。CSR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也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方面,企业如何通过债务融资获取高质足量的资金意义重大,企业社会责任是否能够起到提升债务融资效率的作用,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值得学术界研究与
学位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面临着产业技术急剧变革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重大挑战,必须积极主动地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政府也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其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由于股东与高管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与利益冲突,两者间存在着代理问题,进而导致高管在企业经营中对创新的推动并不完全符合股东期望,如何激励高管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活动成为了股东思考的问题。引入股权激励对企业高管进行更加长期化的
学位
就业和居住是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两者的空间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特征。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新区的大规模建设,就业地与居住地的分离现象日益加剧。本文基于城市新区特点及其对职住关系的影响,构建居民职住关系的影响因素互动机理。结合文献梳理与机理分析,对因素进行分类,分别对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百度热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