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推陈出新,与此同时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从现实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尽管在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等教学形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但这些停留于末端的方法与手段上的变化似乎并未触及教师课堂教学的本质改变。不少教师仍旧延续着传统的“教”教材的方式,即注重于按教材编排的知识点来进行点状的教学,忽视知识的整体联系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忽视通过整体的教学规划和系统的教学行为来实现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生能力的养成。其中的原因有教材文本自身的局限,而更为根本的原因则是教师不仅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育人立场,而且还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认识,更缺乏以育人为目的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具体策略。本论文以分析教材和教师使用教材的问题为出发点,阐述了教师从知识立场转变为育人立场的重要性。并且在育人立场这一前提下,提出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形成与具体策略。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以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案例的方式说明了教材在选材、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成长需求的问题。其次,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提出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存在着照搬教材、形式化运用教材,以及人为复杂地使用教材的现象。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人”发展的真正需求还缺乏认识,还保持着机械被动的使用教材的方式,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及意义在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育人立场的重要性,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首先,论文分析了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以往学科教学的知识立场已不再适合于社会的发展,而人们对学科教学育人立场的需求却日益迫切。其次,论文分析了育人立场的确立使得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关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成长体验,这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都具有唤醒生命动力的意义。最后,论文分析了教材文本中蕴藏的丰富育人资源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条件,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觉醒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动力。在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教师的教材使用就有成为现实的可能。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则与策略。首先,论文提出了知识符号系统激活的具体原则,包括将知识符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沟通、与学生的生命实践沟通。其次,论文提出了知识多维关系加工的具体策略,包括知识内在联系的纵向链接、共通思维方式的横向迁移、教材丰富资源的综合运用。这些原则与策略既是以育人的立场为理论支撑,又是在教师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炼、提升后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