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体寻求社会公正的两次转变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我国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是经过了两次转变的,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公正观念是平均主义的社会公正观,这种公正观中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是分离的,社会对于应然公正的追求甚于实然公正。这一时期,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也是注重应然公正,宣扬平均主义公正观。这种公正观的体现在于前提公正之应然、媒体对于程序公正之应然的“寻”与“弃”以及结果公正之应然。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前媒体寻求社会公正,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国初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到后来,对于社会进步与实然的社会公正的实现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中国改革开放之时,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发生了第一次转变,即打破平均主义公正观,在社会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之下,媒体对于重效率、兼顾公平这一理念大力宣扬,并实践。媒体转向实然公正,这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思想观,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媒体关注人的发展,回归到“人”本身。同时,这种转变也有利市场经济建设,为现代公正观的实现奠定了经济基础。然而,这种转变发展到后来过分鼓励“效率优先”,反而是“公平”兼顾得不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媒体对于社会公正的寻求面临第二次转变,即再次注重应然公正,让实然公正与应然公正并重。在国家越来越注重民生民本、中国社会不公正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之下,媒体的这种转变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媒体自身的发展需求的。所要做的是,推动有利于这次转变的新闻体制改革、新闻政策确立等等。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获取各种健康信息,同时,也会在各种论坛、社交网络中通过风向自身经历、在线求助等方式传播和分享健康信息。本研究希望通过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政府传播如何影响政府-公众关系的创建和维持。本文的两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政府传播和政府-公众关系。政府传播的概念是从过程的视角来界定的。政府传播(Gover
民族自治区成立庆典报道是我国特有的新闻报道样式——庆典报道的一种。这种报道在宣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民族地区发展变化、展示经济社会建设成就、渲染庆典喜庆气氛等
期刊
体坛周报(Titan Sports)作为全国性的第一大专业体育传媒,1988年7月创刊时,发行量只有4万分左右,到2007年每期发行量突破500多万份,广告收入2亿。可以说这个研究对象是成功的
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社会运动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在与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