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主体间的利益冲突研究--以重庆市E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政策已成为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为推动校长、教师在县(区)域内流动,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该《意见》提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一系列义务教育师资均衡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果上来看,强制性要求教师在区域、城乡、校际间流动的方式是短期内解决师资不均衡问题最具可行性的政策工具。但是,由于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多重利益主体,且不同主体的利益取向具有二元性,这会致使教师流动过程中不同主体因利益需求的差异性、利益的得失以及二元价值取向的权衡下不同的行为选择而引发冲突,进而影响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笔者以政策主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承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主体间利益存在冲突,对重庆市E区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主体间利益冲突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致力于回答以下问题:(1)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主体间存在哪些利益冲突?(2)这些政策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3)如何预防与缓解主体间的利益冲突?
  从研究方法和工具上看,本研究主要涉及到文献法、问卷和访谈调查法等,研究分析工具有SPSS和Nvivo11软件。文献法主要用于(1)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政策主体间利益冲突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查找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关键词以及研究策略的收集与借鉴。问卷法主要是收集E区中小学的部分交流教师的具体需求、教师交流工作投入度以及缓解冲突的策略。访谈法则是调查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以及交流教师三方对交流轮岗政策执行和配合情况,通过不同主体的反馈来检验信息的一致性程度。由于研究不涉及因素探析,所以SPSS软件只是用于描述性统计分析;Nvivo11软件主要是将质性的访谈内容转成量化的数据,也就是针对来自优质、薄弱学校的管理者和交流教师的访谈内容,提取出相应的节点,进行编码,从而建立出数据编码表,根据每个节点下三方反馈的信息间的一致性程度,判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同时,根据信息文本中体现各主体利益需求类型的文字出现的次数进行词频分析,这为协调各个政策主体的利益需求,预防与缓解利益冲突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
  从研究的结论上看,重庆市E区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主体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利益冲突,一是个人与组织间的利益冲突;二是组织间的利益冲突。研究发现,学校组织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产生对有限优质教师的“争夺”。个人与组织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1)支援学校强制派遣和倾向筛选的行为与应付型教师的交流意愿相违背;2)支援学校的激励方式和力度与教师的利益所指不一致;3)受援学校提供的利益与教师追求的利益存在“错位”。这些利益冲突导致了各主体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产生系列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完整实现。预防与缓解政策主体间利益冲突的途径主要分为主客观两方面:一是从主观层面唤起多元利益主体的价值认同,包括政府应发挥政策的引导与劝诫功能,明晰政策的价值导向;学校应培养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加强思想动员;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自觉转变交流意愿。二是从客观层面引导多元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包括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完善监督体系;支援学校应严格落实考核评价工作,遵循“按需”激励的原则;受援学校应积极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增强“人文关怀”的力度;交流教师应主动参与交流,端正工作态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总之,本文首先假设主体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并根据人利益取向的二元性分析各个政策主体可能存在的行为选择;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各主体间利益需求差异、利益得失和实然的利益取向,得出具体的利益冲突表现及其引发的不良后果;最后,尝试提出预防与缓解利益冲突的途径和措施。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通过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素养和基本认知、基本态度、科学知识、行为知识、认知技能、操作技能素养水平两级指标,了解大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向政府和教育机构在环境与健康素养教育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兰州大学本科生。  2、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第一阶段以年级为分层因素,
学位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其严峻。与此同时,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三十多年以来,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群体庞大。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龄队伍,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  有鉴于以上背景,为了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全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选出只有一孩的独生子女家庭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社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充分调动乡民的力量来实现农村社区的自我治理达到善治,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成为一个热点话题。2016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调整,使得社会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显现,特别是在基层社会中更是如此,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社会冲突,严重影响着基层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然而,基层社会如此多繁杂的矛盾,政府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有效应对,因此,借助社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来拓宽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渠道是一种明智之举。也就是说,对“群众说事”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进行研
尽管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在中西方发展已相当成熟,但大多是针对一级政府或是政策、项目的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还鲜有研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虽将部门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但在收支两条线下,公共部门收入少,而支出却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对支出绩效管理水平的差异又将直接影响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本文仅对部门整体支出做讨论。  教育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其部门支出在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尽管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例如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公共服务配置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优化等等,然而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仍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责任不清、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失衡等许多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大数据时代带来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大数据时代下商业也朝
学位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盘大考下,整体而言我国应急物资有着强劲的持续供给能力,这正是得益于我国应急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下,我国应急产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而应急产业发展目标、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类型的特殊性决定了应急产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干预。应急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干预应急产业的重要文本记录,研究其规律、脉络和适当性对我国应急产业政策的不断修正和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
研究政策过程是考察我国政府内部运作逻辑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政府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政策过程中,由于部分环节是在政府内部进行,公众并不能直接观察、了解其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这部分对于公众而言,就像一个神秘的黑箱。政策“黑箱”的存在,会影响政策过程的运行和政策效能的实现,阻碍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干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有必要对政策过程中“黑箱”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政策“黑箱”的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预算绩效管理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财政绩效评价是其价值工具,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突破口与有效途径。我国教育经费是财政第一大支出,也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范畴,以教育经费为切入点重点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逻辑必然即展开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向多个维度,而其核心维度为公众满意,因为公众是教育经费绩效的最终评价主体,“
学位
随着“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意义也得到进一步彰显。公共服务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关键尺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地方经济发展为公共服务提供物质基础。其次,新时代背景下,以政府透明度代表的公共价值准则也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地方经济发展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政府透明度在这当中扮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