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老龄化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对标不同利益群体的养老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是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在社区功能不断扩大与更新的大背景下,嵌入式养老模式逐渐成为处于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之间的“第三条路径”。社区“微”养老成为社区“大”治理的重要部分,养老不再是依靠家庭、社会养老机构的二元选择,养老机构嵌入社区成为社区更新的方向。然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化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对标不同利益群体的养老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是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在社区功能不断扩大与更新的大背景下,嵌入式养老模式逐渐成为处于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之间的“第三条路径”。社区“微”养老成为社区“大”治理的重要部分,养老不再是依靠家庭、社会养老机构的二元选择,养老机构嵌入社区成为社区更新的方向。然而,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兴起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邻避冲突则是典型之一,社区内嵌入养老机构引发的邻避冲突不同于以往的邻避冲突类型,具有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的特点。风险感知视角下,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邻避事件是否发生的关键,而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处在持续的动态变化中。由此引发思考,在社区养老机构入驻社区的过程中,为何不同社区的居民对待同一邻避属性的养老机构态度不同,为何不同小区居民对养老机构入驻社区的风险感知不同,哪些因素导致了社区居民风险感知的变化?
为解决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青岛市李沧区两小区引入养老机构过程为案例样本,实地调研与访谈,通过动态还原案例中两社区养老机构入驻过程,对比分析社区居民对养老机构入驻过程的风险感知变化,深刻剖析引发邻避事件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并提出养老机构入驻社区规避邻避风险的可行建议。
基于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社区养老机构的引入中,空间选址与规划往往决定着居民初始风险感知水平的高低,而政策信息公开程度、居民的利益感知耦合程度对风险感知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行为中的沟通与问题解决效力则对风险感知演变起到砝码作用,并由此导致两社区居民对同一类型邻避设施产生了风险感知演变的差异,基于不同的风险感知,两地居民采取了支持或反对的行为选择,由此产生了养老机构入驻社区过程中的不同引进结果——融入或引发邻避冲突。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现阶段的国家战略,实施和推进积极老龄化工作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态势增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基于老年人口数量激增、老年人力资源浪费、老年需求难以满足等实际现象,积极开发老年人的自身价值,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对于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至关重要。老年人社会参与,是社会对老年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也是维持其身心健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呈指数上升。来自家庭成员的照护是我国老年人最广泛的照护选择。众多研究表明,来自家庭的照护可以延缓老人失能,降低照护成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儒家文化思想和以家属照护为主的养老模式,使得在探索正式照护模式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家庭,提高家属照护的供给和质量,从而强化居家照护的基础作用。国内外长期照护研究领域对家属照护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社会
研究背景 世界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我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重大考验。在快速老龄化的进程中,老年人的衰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衰弱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其特点是机体生理储备的下降和对压力源的脆弱性增加。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可能导致一系列负性健康结局,包括跌倒、活动减少、独立性下降和失能等。在衰弱的众多影响因素中,睡眠障碍是重要危险要素之一。睡眠障碍与衰弱密切相关,存在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以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传统的老年长期照护模式面临困境。老年人口的失能风险已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严峻挑战。为积极应对老年人口的失能风险,中国政府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探索具有本土化意义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然政府及学界都强调要总结试点经验,但现阶段对于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总体现状、已形成的共同特征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仍疏于研究,特别是在积
目前,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降低罹患疾病和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减轻疾病负担、提高健康效用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实行常规疫苗接种能够有效保障其健康,6月-5岁更是儿童疫苗接种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免疫规划内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并实现了高接种率;非免疫规划疫苗作为自费自愿选择接种的疫苗,也是国家预防接种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接种率并不如人意。加之近些年出现儿童父母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大量的人口为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变命运涌入到城市,大规模持续性的人口流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地区GDP的增长,同时引发了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我国原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在城乡二元基础之上,多以户籍人口为供给对象,不属于当地户籍的流动人口常常被排斥在外,这就造成了“半城市化”的情况。新世纪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做出了
研究社会保障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保证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上肩负重要责任。社会保障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的社会保障需要,反映着社会保障服务质量,是衡量公共服务绩效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17地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电话调查(2017)数据,对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总体满意度不
政策创新扩散研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当代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既有研究文献发现,政策创新通常以水平或垂直的机制进行扩散。然而,大部分理论成果诞生自美国和欧洲国家等实行选举民主的发达经济体,具有原创性的本土理论框架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本研究的立论基础是,政策创新扩散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地方政府享有中央政府赋予的采纳公共政策的自主权。即使在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只要地方政府对地方事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水平扩散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兼具公益与经济双重功能的新型组织形态,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和商业化运营手段实现社会目的,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对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模式和传统商业企业营利机制的否定与超越,在跨部门合作中逐步成为衔联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创新中介介质和有效力量。 我国社会企业实践方兴未艾,成熟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对社会企业法律实体的界定与规
“放管服”改革作为一场政府职能从理念到体制深刻转变的自我革命,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政策工具的科学设计和正确选择是公共政策顺利执行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放管服”改革全面展开,其背后运行的逻辑就是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的应用组合。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改革措施背后到底运用了哪些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在“放管服”改革中起到了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