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与服务型政府的加速构建,基层公职人员所面对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大。既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随时呼应普通百姓需求,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各项工作背后的问责,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基层公职人员正逐渐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基层公职人员身心俱疲、无心工作,对于组织效率及政府形象也会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做好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找出其职业倦怠感影响因素,分析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加以改善,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研究了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对336名基层公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10名公职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实证研究部分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得到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同时结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该地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进行对比,结合访谈深入剖析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1)从职业倦怠整体来看,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程度,职业倦怠三维度中情绪衰竭最严重,去人性化位列第二,个人无成就感位列第三。
(2)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收入等方面差异显著。
(3)在影响因素方面,筛选出四个层面九个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影响,个人层面为工作内容、性质与自身性格、兴趣并不适应;家庭层面为过度工作造成对家庭的投入不足;组织层面为权、责、利不匹配,工作职责边界不明确、单位内部工作岗位交流轮换机会少、晋升机会少,晋升标准不明确、单位考核机制不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不高、各类检查、督导、督查频繁,动辄问责让自己压力倍增;社会层面为新时代政府执政理念与行政方式转变让自己工作愈加复杂、公职人员收入不高,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匹配自身期望。
(4)结合前述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个人层面:降低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工作态度:制定个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层面:提倡制定家庭工作平衡计划。组织层面:健全交流管理制度并进行适度的岗位轮换;拓宽基层公职人员上升渠道;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评激励;建立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完善基层公职人员减负制度。社会层面:加快推进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公众需理性回应对公职人员期望;增加乡镇补贴的力度。
本文研究了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对336名基层公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10名公职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实证研究部分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得到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同时结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该地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进行对比,结合访谈深入剖析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1)从职业倦怠整体来看,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程度,职业倦怠三维度中情绪衰竭最严重,去人性化位列第二,个人无成就感位列第三。
(2)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收入等方面差异显著。
(3)在影响因素方面,筛选出四个层面九个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影响,个人层面为工作内容、性质与自身性格、兴趣并不适应;家庭层面为过度工作造成对家庭的投入不足;组织层面为权、责、利不匹配,工作职责边界不明确、单位内部工作岗位交流轮换机会少、晋升机会少,晋升标准不明确、单位考核机制不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不高、各类检查、督导、督查频繁,动辄问责让自己压力倍增;社会层面为新时代政府执政理念与行政方式转变让自己工作愈加复杂、公职人员收入不高,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匹配自身期望。
(4)结合前述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个人层面:降低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工作态度:制定个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层面:提倡制定家庭工作平衡计划。组织层面:健全交流管理制度并进行适度的岗位轮换;拓宽基层公职人员上升渠道;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评激励;建立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完善基层公职人员减负制度。社会层面:加快推进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公众需理性回应对公职人员期望;增加乡镇补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