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与服务型政府的加速构建,基层公职人员所面对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大。既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随时呼应普通百姓需求,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各项工作背后的问责,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基层公职人员正逐渐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基层公职人员身心俱疲、无心工作,对于组织效率及政府形象也会有不利的影响。为此,做好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找出其职业倦怠感影响因素,分析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加以改善,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研究了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对336名基层公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10名公职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实证研究部分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得到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同时结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该地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进行对比,结合访谈深入剖析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1)从职业倦怠整体来看,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程度,职业倦怠三维度中情绪衰竭最严重,去人性化位列第二,个人无成就感位列第三。
  (2)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收入等方面差异显著。
  (3)在影响因素方面,筛选出四个层面九个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影响,个人层面为工作内容、性质与自身性格、兴趣并不适应;家庭层面为过度工作造成对家庭的投入不足;组织层面为权、责、利不匹配,工作职责边界不明确、单位内部工作岗位交流轮换机会少、晋升机会少,晋升标准不明确、单位考核机制不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不高、各类检查、督导、督查频繁,动辄问责让自己压力倍增;社会层面为新时代政府执政理念与行政方式转变让自己工作愈加复杂、公职人员收入不高,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匹配自身期望。
  (4)结合前述Z市B区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个人层面:降低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工作态度:制定个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层面:提倡制定家庭工作平衡计划。组织层面:健全交流管理制度并进行适度的岗位轮换;拓宽基层公职人员上升渠道;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评激励;建立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完善基层公职人员减负制度。社会层面:加快推进容错纠错机制建设,公众需理性回应对公职人员期望;增加乡镇补贴的力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许多由于社会矛盾产生的问题和不足暴露,使得社会摩擦事件增多。移动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信息传播模式被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及信息源变得越来越多元,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自由表达需求的重要平台和媒介,同时也成为政府部门了解民众思想动态、应对公共事件的主要平台和重要途径。  现实中,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网络公共空间中的网络舆情,公众更有可能将矛头指
学位
我国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对老年人口的保障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在经济基础不足、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的情况下步入了“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状态,养老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且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走向式微,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养老机构自身发展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机构养老无法有效解决
学位
基层公务员是中国公务员体系中最贴近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命令有效落实的重要一员,肩负着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着其工作质量,影响着其服务水平。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存在行业普遍性,生存质量因工作岗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关于职业倦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的研究较少。职业倦怠这一问题的出现,影响着组织中个人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着组织
为了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体系,国家从制度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采取重要行动,对监察体制进行改革。这一改革最初是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垂范,最先完成了省市县各级监委组建和挂牌工作。截至2018年2月底,全国上下已全部完成改革工作。整合反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解决职权交叉问题,在彰显制度优势的同时,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
在我国的税收征管研究中,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高低是评价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一个重点指标。新世纪以来,国内的税收收入流失现象极为严重,以至于对政府的职能发挥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也开始尝试研究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时刻盯紧改革的方向,找到法律的漏洞。与纳税人相对的税务部门有肩负维护税收征管的使命,于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纳双方间产生了博弈。税收遵从博弈是税务部门和纳税人明争暗
学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②乡村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难点。这为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
学位
自从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日渐繁荣,随之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在2016年4月份,因空气质量明显恶化,济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约谈后济宁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空气质量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从2019年1季度后,济宁市的空气质量又陷入了反弹。因此,为进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个新的阶梯,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在居民的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常年维持在国际警戒水平以上,近几年虽然有所缓和,但是过高的基尼系数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此,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在提高税收调节力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
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单位制开始解体,社区逐渐成为基本的治理单元。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升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组织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组织发挥领导力和动员力的基础。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社区治理,既有益于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对整合社区治理主体、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起到关键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有必要明晰党建在社区治理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地方政府掀起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类行政组织的热潮。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体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将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相较于省市县三级的便民服务中心类机构的发展,乡镇级别的便民服务中心发展相对滞后,在发展过程中,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亟需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