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ovarianhyPerstimulation,COH)模型,给予补肾安胎代表方寿胎丸干预,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厚度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1(Angiopoietins1,Ang1)、酪氨酸蛋白激酶2(TyrosineKinaseReceptors2,Tie2)的表达,观察寿胎丸对COH后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未孕ICR系SPF小鼠共240只,逐只建立动情周期档案,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小鼠纳入实验,共2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寿胎丸低剂量组、寿胎丸中剂量组、寿胎丸高剂量组,每组40只。建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chormonereleasinghormoneanalogue,GnRHa)COH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寿胎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中药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当日18时,各组分别与雄性小鼠按照2:1比例合笼,次日清晨检查阴栓,未查找到阴栓者则显微镜下查找精子,查见阴栓或精子的小鼠记为合笼成功第1天(D1),各组分别于合笼成功第2天(D2)、第4天(D4)、第6天(D6)取材,每组每天取10只小鼠子宫组织,首先观察小鼠子宫外观状态及妊娠情况,计算妊娠率,运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运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Ang1、Tie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COH作用后,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滞后,腺体少而小,腺腔扩张不明显,分泌物较少,间质部致密与疏松并存,腺体、间质生长不同步,间质在分泌期,腺体在增生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合笼成功D2、D4、D6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合笼成功D2、D4、D6天Ang1、Tie2蛋白的表达均下降,有统显著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小鼠妊娠率为48%,较空白组下降3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寿胎丸不同剂量治疗后,小鼠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腺体数量增多,腺腔变大、弯曲,腺腔分泌物增多,间质疏松水肿,基质细胞增大,寿胎丸高剂量与寿胎丸中剂量组有明显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寿胎丸高剂量组与寿胎丸中剂量组小鼠合笼成功D2、D4、D6天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与模型组合笼成功D2、D4、D6天比较,寿胎丸高剂量、寿胎丸中剂量组Ang1、Tie2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寿胎丸高剂量组小鼠妊娠率为62%,寿胎丸中剂量组小鼠妊娠率为64%,比模型组分别上升1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COH通过影响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减少Ang1、Tie2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小鼠妊娠率降低。
2.寿胎丸可通过提高COH后小鼠围着床期Ang1、Tie2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小鼠妊娠率。
方法:选取未孕ICR系SPF小鼠共240只,逐只建立动情周期档案,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小鼠纳入实验,共2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寿胎丸低剂量组、寿胎丸中剂量组、寿胎丸高剂量组,每组40只。建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chormonereleasinghormoneanalogue,GnRHa)COH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寿胎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中药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当日18时,各组分别与雄性小鼠按照2:1比例合笼,次日清晨检查阴栓,未查找到阴栓者则显微镜下查找精子,查见阴栓或精子的小鼠记为合笼成功第1天(D1),各组分别于合笼成功第2天(D2)、第4天(D4)、第6天(D6)取材,每组每天取10只小鼠子宫组织,首先观察小鼠子宫外观状态及妊娠情况,计算妊娠率,运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运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Ang1、Tie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COH作用后,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滞后,腺体少而小,腺腔扩张不明显,分泌物较少,间质部致密与疏松并存,腺体、间质生长不同步,间质在分泌期,腺体在增生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合笼成功D2、D4、D6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合笼成功D2、D4、D6天Ang1、Tie2蛋白的表达均下降,有统显著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小鼠妊娠率为48%,较空白组下降33%,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寿胎丸不同剂量治疗后,小鼠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腺体数量增多,腺腔变大、弯曲,腺腔分泌物增多,间质疏松水肿,基质细胞增大,寿胎丸高剂量与寿胎丸中剂量组有明显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寿胎丸高剂量组与寿胎丸中剂量组小鼠合笼成功D2、D4、D6天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与模型组合笼成功D2、D4、D6天比较,寿胎丸高剂量、寿胎丸中剂量组Ang1、Tie2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寿胎丸高剂量组小鼠妊娠率为62%,寿胎丸中剂量组小鼠妊娠率为64%,比模型组分别上升1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COH通过影响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减少Ang1、Tie2的表达,影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小鼠妊娠率降低。
2.寿胎丸可通过提高COH后小鼠围着床期Ang1、Tie2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小鼠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