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了对外直接投资进程。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更是加快了中资“走出去”的脚步。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流量达1582.9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方面,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虽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在高速发展,但也给国内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雾霾现象严重;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地沙化;向土地倾倒、掩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使得土地被侵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了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此,在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下,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以及OFDI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有关文献,结合中国2004-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OFDI的发展现状,并以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全样本模型和交互项全样本模型,以及分地区样本模型,模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存在倒U型的相关关系;其中,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都会减轻污染程度,而在产业结构效应方程中,第二产业占比的降低则会对废气排放量产生负向的影响,从而部分地减轻环境污染。在分地区通过检验的方程中,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环境污染的效应为负,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环境污染的效应为正。基于实证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制定以获取绿色可循环生产技术为导向的对外投资政策;第二,积极推进产能与装备制作业的国际间合作,推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引进先进东部地区先进经验和技术,承接转移产业,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第四,将国内“十三五”规划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在要求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时代需要结合起来,以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濒危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保护、水及大气污染治理为以优先合作领域;第五,加强与其他国家能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能源转型进程,降低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从开发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逐步过渡到到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本文系统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以及OFDI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有关文献,结合中国2004-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OFDI的发展现状,并以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全样本模型和交互项全样本模型,以及分地区样本模型,模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存在倒U型的相关关系;其中,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都会减轻污染程度,而在产业结构效应方程中,第二产业占比的降低则会对废气排放量产生负向的影响,从而部分地减轻环境污染。在分地区通过检验的方程中,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环境污染的效应为负,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环境污染的效应为正。基于实证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制定以获取绿色可循环生产技术为导向的对外投资政策;第二,积极推进产能与装备制作业的国际间合作,推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引进先进东部地区先进经验和技术,承接转移产业,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第四,将国内“十三五”规划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在要求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时代需要结合起来,以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濒危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保护、水及大气污染治理为以优先合作领域;第五,加强与其他国家能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能源转型进程,降低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从开发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逐步过渡到到积极发展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