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旧新顽主”到“时代写实者”--论石一枫的都市青年书写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udboy_linux_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70后代表作家,石一枫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转变,由个人经验化的青春絮语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深刻地呈现了当今社会种种现实困境和精神疑难,这种转变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了其对都市青年形象的塑造上。论文第一章主要探讨石一枫早期青春絮语式怀旧写作的特点,这批作品基本是关于80后一代青年的青春成长故事,讲述“都市新顽主”式的青年主人公游离于都市的爱情理想、精神迷途上的自我寻找以及生活与精神的皈依——来自女性的拯救。小说结局往往温情脉脉却遮蔽了现实中更值得反映的问题,作品并没有切入到现实的症结和顽疾当中。作者也在这样具有写作惯性的小说模式中感觉到了对于社会现实的言说困境,因而主动求变,走向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创作转型之路。
  以2014年发表《世间已无陈金芳》为标志,石一枫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及寄居其间的芸芸众生,塑造了全球化背景下时代青年的群像,将自己表现、介入现实的文学创作观念更好地落实在写作实践中,真切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道德困境与精神难题,表现了青年一代在资本力量无远弗届、商业逻辑大行其道、社会的结构性矛盾造就强大现实压力的时代的价值选择和精神叩问,他的转型之作广受关注和赞誉。论文第二章聚焦于石一枫小说创作转变后的都市青年书写,以青年的价值选择为标准,对作品中都市青年形象进行分类,探讨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精神疑难、时代的“症候”如何通过石一枫笔下都市青年的生活选择和命运而“显影”,而作家又如何在这样的书写中对现实进行深度把握,承担文学的社会责任。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在时代文学发展的大格局中讨论作家的个人探索和创作转型的成功经验对当下文学写作如何实现与现实之间良性互动所提供的启示。
  整体而言,论文通过对石一枫在青年形象塑造上创作转变的分析,探讨这种转变在作家个人写作史上的意义以及对当前小说创作以“及物”的姿态寻求新的可能的借鉴价值。作家介入现实的积极姿态和丰富时代文学的探索,以及直面当今社会现实发出的何为良好生活的真诚追问,使他的创作走向开阔并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重要的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发挥文化的涵养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一体化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强调要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大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重大而深远的变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动。道德作为人们利益诉求的价值体现和调节方式必然受到影响。社会大众的个体意识、权利意识不断觉醒,民主法治意识、行为规范意识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受到经济规则不健全、制度性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变迁以及消极不良文化侵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建设还面临诸多考验。
学位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理论是公司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该理论产生以来,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指导公司治理实践、完善公司法律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理论在我国法学界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公司治理中不断暴露出控股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内部人控制、危害证券市场等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体系已经成为法学和经济学界的共识。因此,研究代理成本理论对完善我
学位
学位
“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可见,实现自由才能够获得幸福。而艺术是使人美好、使人幸福的精神产物。因此,肯定艺术自由是增加人的幸福感,也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题中之义。同时艺术自由早已是一项法定权利,甚至被纳入宪法,成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因此,保障艺术自由是一件集人文关怀和法理意义的综合行为。  由于实现艺术自由存在诸多障碍,如权利冲突、道德制约以及法律限制等,对此,国家普遍采用事前的
学位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老子》五千言的著作的产生,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宝库。《老子》是关于哲学、治国、处世、修身等方面的理论著作,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统治者与民众乃至强与弱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办法。其中《老子》中所反映的政治思想是老子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在我国古代传统行政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无为而治、民本、和谐的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影
学位
本文对实地调查获取的大量语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分析的角度着眼于“三个平面”理论(句法、语义和语用),并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将运城方言介词分为前置词、后置词以及框式介词。本文先对运城方言的介词系统进行全面描写与分析,并绘制出各类介词在运城内部的分布地图,总结运城方言各类介词的类型特征。然后重点探究有运城特色的几类介词,力求展现全运城介词的风貌。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先介绍了运城地理位置、行政区
学位
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的创作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作品形式变得新颖独特,大胆无拘;与此同时,文坛态势也在不断悄悄发生改变,呈现新的动态和景观,文坛以更宽广的视野,敞开胸襟,吸纳新的群体。其中最耀眼的是80后群体的崛起,以及他们自成一体的青春书写。80后的青春书写成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80后女作家在新世纪初期相继登上文坛,她们的青春书写独具特色,成为文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即以80后女作家的
学位
科幻小说肇始于西方,它在晚清时期以译作的身份进入并扎根中国,在这一时期内,结出了丰富的果实。然而,中国的科幻小说为何发生于晚清,它有何创作特征,此时期的作品怎样影响了此后的科幻小说创作,又为何在五四时期匆匆谢幕,本文希望能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回答,以探究科幻小说在中国发生时的面目。  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紧扣科幻小说的定义,在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以及晚清科幻小说的研究综述。第一章晚
学位
纪大伟是台湾酷儿写作潮流中的代表作家,其独特的“酷儿科幻文学”通过将身份议题与幻想文体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另类的身份写作方式。在纪大伟的笔下,身份议题不单单是主体有关主体性的自我建构,或他者对于他者性的内在体察,它同时还是一种限制性的话语,迫使个体只能在既定的框架中寻求身份认同。就此而言,纪大伟认为,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既是对个体差异性的忽视,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想突破身份认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