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以其语言简约和篇幅相对短小的特点,被人们称之为“尺寸短书”“丛残小语”。也正是因为《世说新语》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决定了其对背景和人物等各方面内容交代得十分简略。文本内容的简略,让读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因此结合注释本阅读文本成为阅读者理解文本的必然选择。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注释会带有不同历史时期注释者的思想倾向和学理观点,每个注释本的倾向性和侧重点各不相同。论文通过研究南朝、唐代和宋代几个历史时期的《世说新语》注释本,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注释本的特点及其对解读文本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探索出文本注释与文本解读之间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论文的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将《世说新语》南朝、唐代和宋代的版本和注本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这三个朝代各个版本和注本的存佚情况。
第二章主要概括南朝敬胤注本和刘孝标注本的特点,通过对这两个注本注释特点的总结,探究它们对读者阅读文本的价值和意义。敬胤注本和刘孝标注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世说新语》当做史书,以史注史,为其补充大量的史料。但它们补充史料的侧重点不同:敬胤注本多罗列繁杂的史料,以补充人物家庭成员为主;刘孝标注本在敬胤注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创新,着重于补充故事背景和人物经历。值得注意的是,敬胤注本和刘孝标注本注释特点同中有异,这对读者理解文本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第三章主要分析唐代注释本的内容,归纳唐代注释本的特点,总结唐代注释本对文本解读的作用和影响。唐代注释本所载的注释也是刘孝标的注释,但是唐代注释本的注释字数要比董弅本刘孝标注本的字数多。通过比较这两个注释本,分析总结二者的不同,及其唐注本与董弅本刘孝标注本的关系。因为唐代注释本资料相对较少,故此部分论述相对薄弱,但是唐代注释本对读者阅读文本的价值和作用不能被忽视。
第四章主要通过分析宋代刘应登注本和刘辰翁注本的特点,论述刘应登注本和刘辰翁注本对读者文本阅读的意义和影响。刘应登将注释的重点放在了普及《世说新语》上。真正将《世说新语》归为小说的人是刘辰翁,他在小说中不仅提出了“小说”这个概念,而且还将《世说新语》当做小说来评价,通过分析文本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体现人物的性格,总结小说的特点。刘辰翁注本在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同时,领略魏晋人物的性格之美,进而培养读者对美的感受和赏析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以上三个朝代注释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探究《世说新语》注释本对读者阅读文本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探讨古籍文本注释对古籍文本阅读和理解的作用和价值。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注释会带有不同历史时期注释者的思想倾向和学理观点,每个注释本的倾向性和侧重点各不相同。论文通过研究南朝、唐代和宋代几个历史时期的《世说新语》注释本,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注释本的特点及其对解读文本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探索出文本注释与文本解读之间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论文的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将《世说新语》南朝、唐代和宋代的版本和注本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这三个朝代各个版本和注本的存佚情况。
第二章主要概括南朝敬胤注本和刘孝标注本的特点,通过对这两个注本注释特点的总结,探究它们对读者阅读文本的价值和意义。敬胤注本和刘孝标注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世说新语》当做史书,以史注史,为其补充大量的史料。但它们补充史料的侧重点不同:敬胤注本多罗列繁杂的史料,以补充人物家庭成员为主;刘孝标注本在敬胤注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创新,着重于补充故事背景和人物经历。值得注意的是,敬胤注本和刘孝标注本注释特点同中有异,这对读者理解文本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第三章主要分析唐代注释本的内容,归纳唐代注释本的特点,总结唐代注释本对文本解读的作用和影响。唐代注释本所载的注释也是刘孝标的注释,但是唐代注释本的注释字数要比董弅本刘孝标注本的字数多。通过比较这两个注释本,分析总结二者的不同,及其唐注本与董弅本刘孝标注本的关系。因为唐代注释本资料相对较少,故此部分论述相对薄弱,但是唐代注释本对读者阅读文本的价值和作用不能被忽视。
第四章主要通过分析宋代刘应登注本和刘辰翁注本的特点,论述刘应登注本和刘辰翁注本对读者文本阅读的意义和影响。刘应登将注释的重点放在了普及《世说新语》上。真正将《世说新语》归为小说的人是刘辰翁,他在小说中不仅提出了“小说”这个概念,而且还将《世说新语》当做小说来评价,通过分析文本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体现人物的性格,总结小说的特点。刘辰翁注本在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同时,领略魏晋人物的性格之美,进而培养读者对美的感受和赏析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以上三个朝代注释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探究《世说新语》注释本对读者阅读文本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探讨古籍文本注释对古籍文本阅读和理解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