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劭,汉末人,生于累世通显之家,卒于鄴地。官至泰山太守,任职期间曾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因迎接曹嵩不利,导致曹嵩被陶谦所杀,应劭怕曹操追责,弃官而寄袁绍篱下,被封为中军校尉。此后应劭在政治上再无所作为,转而著书立说。《后汉书·应劭传》云:“父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凡所著述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1此外,尚有《汉仪》《汉官注》《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驳议》30篇等著作。其所著述涉及历史、风俗、训诂、地理、人物品评、礼仪制度等广泛内容,其思想触及儒家、阴阳家、名家、法家,足见应劭是一位汉末杂学大家。其所著述大多散逸,唯有《风俗通义》单独留存至今,但已不是全部,原有30卷,现存10卷。其内容涉及汉代的礼乐、文化、风俗、典章制度等等,前人多以知识典籍待之,用其解释名物,因其中留存有大量神怪故事,又有人以小说视之。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风俗通义》,但是多为单角度研究,尚缺乏一部多角度研究之作,出于弥补这一缺憾的目的,本文将从如下方面展开研究。
论文第一部为绪论。绪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全面梳理了《风俗通义》的研究情况,认为《风俗通义》的研究,古代的研究以引用为主,兼有一些评论,总体研究程度不高。建国以后,对《风俗通义》的研究不断深入与发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文献学、史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综合性研究等方面,虽取得了成就,但仍有不足,还有研究的空间。第二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应劭其人其事,通过《后汉书》以及前人的研究,梳理了应劭的生平,认为他是一个学术等身的人。同时确定了应劭的生卒年。第二部分分析了《风俗通义》“通”的含义,确定了写作时间和流通的版本情况。
第二章为《风俗通义》的文献学研究。主要分析《风俗通义》的引书情况。将《风俗通义》的引书以经史子以及其他引书情况进行归类,进而对其中重要的引书从书名有无,引用目的,是否存在佚文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应劭引用经学书籍为主,用来品评人物,引用史学子书主要用来验证事实与风物,其他文献的引用也是如此,总之,应劭引用经学著作是以价值取向为标的,而引用经学著作以外的著作则是以知识取向为标的,这同当时的学术背景以及应劭的家学渊源相关。
第三章为《风俗通义》的文化学研究。《风俗通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汉代文化,通过这一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的文化。此部分分为《风俗通义》中的传统哲学思想、礼文化、孝文化、复仇文化、风俗文化等几部分。
第四章为《风俗通义》文学研究。《风俗通义》不同于一般政论文的地方在于它具有大量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与神仙鬼怪故事,这增加了《风俗通义》的可读性、趣味性与娱乐性,使得《风俗通义》披上了文学色彩。这一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风俗通义》文体研究,第二部分为《风俗通义》的结构研究,第三部分为《风俗通义》论说艺术研究,第四部分为《风俗通义》的叙事艺术研究。
应劭撰写《风俗通义》目的在于辨风俗名物,以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汉王朝统治,虽然不可能成功,却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财富。通过《风俗通义》,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代尤其是东汉的学术情况,还可以了解汉代的文化情况,《风俗通义》的论证特色和文学色彩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论文第一部为绪论。绪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全面梳理了《风俗通义》的研究情况,认为《风俗通义》的研究,古代的研究以引用为主,兼有一些评论,总体研究程度不高。建国以后,对《风俗通义》的研究不断深入与发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文献学、史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综合性研究等方面,虽取得了成就,但仍有不足,还有研究的空间。第二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应劭其人其事,通过《后汉书》以及前人的研究,梳理了应劭的生平,认为他是一个学术等身的人。同时确定了应劭的生卒年。第二部分分析了《风俗通义》“通”的含义,确定了写作时间和流通的版本情况。
第二章为《风俗通义》的文献学研究。主要分析《风俗通义》的引书情况。将《风俗通义》的引书以经史子以及其他引书情况进行归类,进而对其中重要的引书从书名有无,引用目的,是否存在佚文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应劭引用经学书籍为主,用来品评人物,引用史学子书主要用来验证事实与风物,其他文献的引用也是如此,总之,应劭引用经学著作是以价值取向为标的,而引用经学著作以外的著作则是以知识取向为标的,这同当时的学术背景以及应劭的家学渊源相关。
第三章为《风俗通义》的文化学研究。《风俗通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汉代文化,通过这一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的文化。此部分分为《风俗通义》中的传统哲学思想、礼文化、孝文化、复仇文化、风俗文化等几部分。
第四章为《风俗通义》文学研究。《风俗通义》不同于一般政论文的地方在于它具有大量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与神仙鬼怪故事,这增加了《风俗通义》的可读性、趣味性与娱乐性,使得《风俗通义》披上了文学色彩。这一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风俗通义》文体研究,第二部分为《风俗通义》的结构研究,第三部分为《风俗通义》论说艺术研究,第四部分为《风俗通义》的叙事艺术研究。
应劭撰写《风俗通义》目的在于辨风俗名物,以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汉王朝统治,虽然不可能成功,却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财富。通过《风俗通义》,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代尤其是东汉的学术情况,还可以了解汉代的文化情况,《风俗通义》的论证特色和文学色彩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