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视角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去。区域性经济合作协议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都选择通过发展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协议来实现自身经贸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如何顺应国际发展的潮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道路,也是当前各国关注的课题。
  中国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之时,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其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经过夯基筑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而为了建设“一带一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成立了自由贸易区,并且在短短十多年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中国与东盟走过“黄金十年”迎来“钻石十年”之时,也迎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契机。东盟十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国,在2013年-2017年五年间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不断增加,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所以本文以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2013年为时间点,来研究这五年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经济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本文先讲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及主要区域性经济合作协议中的美墨加协定(USMCA)、亚太经合组织(APEC)、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经济影响,接着阐述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途径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再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例,讲述其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接着收集了2013年-2017年来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投资数据,利用引力模型通过计量软件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带来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从而证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正确性,进而提出建立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伙伴关系(TBREP)的必要性,并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财产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始终保持着高增速,但是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始终较低,甚至亏损。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却不断有新企业进入,也不断有新股东投资,由此需要对投资者投资财产保险行业的合理性以及投资动机做出分析。本文根据资金逐利性对于投向财产保险行业的资金进行分析,分析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否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并根据资金脱实向虚以及财产保险行业拥有金融资源的特点,假设投资者是受到了财产保险行业金融资
在全球老龄化的浪潮下,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已不复存在。虽然国家放开了全面二孩,鼓励生育,但现代家庭观念的改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人口结构并没有较为显著的改善。而鼓励退休老年人自主再就业,不仅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添一份保障,为社会献一份力量;还能为劳动力的短缺减一分压力,降低快速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关键的是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背景,本文梳理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运用单因素描述方法和
本文在对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之后,基于中国30个省份1995年-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先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进行了OLS回归,得出:1.对外贸易和能源消费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验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2.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量之间也呈现“倒U型”关系,产业结构在变化过程中,能源消费量先上升后下降。  同时,为得出对外贸易通过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量所产生的影响,以产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4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827美元,中国也从一个低等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在这其中贸易起到了重大作用。保持经济持续性增长是当今中国要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也为此做了大量促进贸易自由化等改革。中国的贸易自由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那么促进贸易自由会有利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发展至高等收入阶段吗?  为了回答这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双双加持下,手机扮演的已不仅是通讯工具的角色。新时代的手机承担着支付、社交、娱乐等诸多功能早已成为新时代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手机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从手机进口国逐步转化为庞大的手机出口国,在世界市场内拥有强大竞争力。  本文通过分析近三十年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对应国际竞争
学位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国际间商品和资本等要素流动的频率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FDI)作为资本实现跨国流动最主要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国家开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使得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
学位
高技术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其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先进、以及知识密集等特点,发展高技术产业不仅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而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优势在逐渐凸显,致使其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重合度不断上升,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更是不遗余力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进行技术、产品封锁,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
在金砖国家机制形成的这10年里,世界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而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恶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砖国家内部发展出现分化,对内对外贸易政策也发生相应的变动,中国对其它四国出口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在金砖国家深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问题成为值得去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研究中国对其它金砖国家的出口如何受到出口目的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试图发现以金砖国家为典型的松散国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了对外直接投资进程。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更是加快了中资“走出去”的脚步。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流量达1582.9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方面,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虽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在高速发展,但也给国内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雾霾现象严重;河流湖泊受到不同
天然气是世界范围内储量丰富且清洁低碳的能源,液化天然气作为可灵活运输的天然气形式,在中国低碳转型、发展高质量经济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加强“煤改气”等一系列环保措施力度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国内液化天然气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持续加大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贸易流量研究,有利于在把握天然气市场特征的同时,抓住影响中国液化天然气贸易市场的因素,进而为未来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