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相关论文
近读《品中国小人》,此书集中阐述了中国历史上13个顶尖小人,如指鹿为马的赵高,笑里藏刀的李义府,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反复无常的蔡京,唱邪......
高甲戏《连升三级》是一出优秀的讽刺喜剧,他的成功得益于剧作者的巧妙构思,其情节离奇、荒诞却又不失真实,充满智慧性。......
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晏婴 “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失魂落魄的魏忠贤耳中......
几年前我刚登网络闲荡的时候,十年砍柴的大作《闲看水浒》正在网上走红,开了网络历史写作的先河。这独特的网名,给我印象极深。 十......
在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恐怕要数明代的“厂卫”了。“厂卫”直接隶属于皇帝,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厂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之中,明王朝自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开始,重用宦官是比较突出的。自明以来,因罪恶昭彰、祸国殃民而遗臭史册的宦......
无论是在皇帝还是大臣的眼里,宦官,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太监,不过是伺候人打杂跑腿的下人差役,由于所伺候的对象是皇帝,或者皇族的王爷,在没......
最近,看到吴晗同志在一九三三年读过的一本书:《碧血录》。那时候吴晗同志正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专心攻明史。年青的吴晗富有正义感......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苏南京人。史上十大奸臣之首恶。这个,不是中国历史学家的一致意见。这个是区区在下不佞鄙人的个人意......
明朝天启年间,黄宗羲的父亲黄遵素任御史,为东林名士.其父继杨涟之后弹劾恶贯满盈、专断国政的宦官魏忠贤,遭魏迫害,被削职返回故......
天启皇帝朱由校一生癖好在木活,劈锯刨漆样样精通,成年累月乐此不疲,朝政则任由宦官魏忠贤随心所欲,胡作非为。魏氏自行拟旨,擅权乱政,重......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县黄竹浦人,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明末东林党人黄......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更是光耀千秋的民族英雄.他毕生尊崇的恩师左光斗,无疑应该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rn左......
本馆所藏《涌幢小品》版本为明万历已未(1619)刻本.版框21.3×15cm,外形尺寸26.2×16.2cm,正文半页9行,行20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
《石巢传奇四种》作者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皖髯。安庆府怀宁(今安庆市)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
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厂卫统治,一些正直的画家奋起抗争,吴彬就是这些画家的代表.据明末《无声诗史》记载:“文中(吴彬)虽以艺雄画......
在太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这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做法,也体现出封建王朝的极端残忍。一些贫苦出身的百姓为了生存,不惜......
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积弊日深.君主昏聩无能,宦官把持朝政,政治昏暗不明.天启六年(1622年),爆发了大规模的陕北农民起义.这......
提到演员李立群,观众们对他一定不会陌生,他既能演绎朱元璋、魏忠贤、祝鸿才等大反派,又可以诠释田教授这样的喜感小人物,还可以变......
《高中历史选择题》一书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下列关于魏忠贤的叙述,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实际:
There is such an exercise in the bo......
本文叙述了“万岁”成为皇帝代名词的演变过程,颇有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汉语词语。千百年来,......
明末大太监魏忠贤权倾朝野,号称“九千岁”,而他的终结者却是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张嫣.rn张嫣进宫后,做了六宫之主,木匠皇帝朱由校......
蔚县历史上出过两个姓王的著名人物,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是王朴,另一个是王振。前者是富甲一方的豪绅,电视剧《大境门》中“王瑞......
【正】发生于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十八日的“五人义”事件,是继发生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葛......
明朝崇祯年间,湖北公安人毛雨健由知县升任监察御史。他曾弹劾魏忠贤党羽阮大铖等人,对铲除阉党有一定功劳,但是,他后来向崇祯帝提出的......
【正】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多种小说、戏曲、民歌和诸如《智囊》,《古今谭概》、《情史类略》等......
“红人儿”是啥?《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称受宠信或重用的人。“螃蟹”是啥?我的解释是:腰里别扁担——横晃,动不动就跟人玩横的......
【正】 隐逸有两种.一种除了活着之外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另一种则不同,那是一种为正义、为自由、为待时而隐的人.本文即是就后者......
(一)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看来需要有一个专门学科,即宦官学。阉人存在于古代一些民族和今天仍然保有古老风俗的个别......
1624年明帝凼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
和珅虽是八旗人,却出身贫贱,从小缺吃少穿。但他从小天资聪慧,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又有经济头脑,加上善于巴结......
<正>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游颐和园时,对乐寿堂前被称为"败家石"的"青芝岫"记忆颇深。当导游讲到明代书画家米万钟如何在京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