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允相关论文
198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助推我国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背后的主要......
从纸质媒体上得到噩耗:我国科学界的前辈王大珩先生于7月21日仙逝。对之,我不禁扼腕叹息。他是一位严谨、缜密,坚持科学精神与科学方......
王绶琯,1923年生,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开创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
八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为人造卫星事业的成功,申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为此列出对该项目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名单为:赵九章......
7月2日上午,中科院与五安分院联合主办的"纪念陈芳允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远望楼宾馆神舟厅隆重举行。几十名专家及相关单位领......
翻开我国航天事业这本浩若烟海的大书,"东方红一号"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丰碑,被无数文人墨客予以不同形式的表达和致敬。在这......
今年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陈芳允(1916.4.3-2000.4.2......
30年前的今天,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之于世,这就是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历程的"863"计划。"863"计划是怎样出......
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成,也标志着中国导航......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
1986年3月5日,针对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4位著名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后撰写的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建议,......
<正>"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武汉、南京、上海相继失守,平津告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
<正>40年来,九三学社聚集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几代......
<正>30年前,宏大的"863"计划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的历程。这场引爆中国科技革命的宏伟计划是怎样出台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
<正>陈芳允院士(1916-2000年)是我国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我国卫星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史上,"863"计划是向世界最高科技进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计划,因相关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作出批示的......
<正>长久以来,每当说起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
<正>"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
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当年为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