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相关论文
1 青海已有4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据《青海通史》记载:“青海早在卡约文化和齐家文化时期就有陶制酒器。”而在青海湟水河畔出土......
本文尝试根据散见的例证,厘清前汉时代张掖郡内诸都尉的类别和人数。本文所利用的史料,除了《汉书·地理志》等传统文献之外,尤其......
据大量中国史籍文献记载,战国燕、秦、西汉相继在辽东地区修筑过长城(下文简称辽东长城)。如《史记·匈奴列传》载:“燕亦筑长城,......
公元497年, 北魏孝文帝率军攻打南齐的新野城, 虽是大兵压境, 可南齐军民誓死抵抗, 所以打了很久也没能攻下, 北魏军不免士气低落,......
<正>在中华民族艺术悠久的历史中,政治军事题材绘画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是可资借鉴的重要艺术史资源。汉唐时期,有图写政治历史......
【正】 1978年7月,青海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在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西汉晚期墓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木简。这批木简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军......
赵充国平定羌人暴动,《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所载记录战略设计和军事实施的相关文书,保留了珍贵的民族史和军事史资料。因涉及屯......
在甘肃清水县西汉名将赵充国陵园内,有一通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的造像碑(被命名为“鲁恭姬造像碑”)。该碑质地为砂岩,碑形呈拱顶碑状,高2......
西汉宣帝元康年间,河湟西羌贵族反叛,赵充国受命西征.平叛初战告捷之后,赵充国即从“全师、保胜、安边”的西北战略全局着眼,提出......
<正> 屯田始于西汉,它是西汉王朝统治者为巩固国防而采取的一项军事经济措施。当时西汉王朝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北部边疆的匈奴游牧......
杂谈宋人洪迈作的短文<汉唐置邮>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汉朝大将赵充国,在金城(兰州)驻防时,给皇帝写了一道奏章.......
<正> 汉代利用军队屯田始于武帝时,终西汉之世为一重要的政策。军队之屯田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驻军屯田和戍卒屯田。驻军屯田往往......
【正】 余以一九五五年始治居延汉簡,一九五六年写成《西汉屯戍研究》一篇,收入拙著《两汉经济史料論丛》中,为綜合性之論述。至一......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带聚居着羌族人,人称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一直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那里视......
【正】 宁可同志在《汉代农业生产漫谈》(《光明日报》1979年4月10日)一文中,用了三个数字来说明汉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每个......
<正>2006年8月23日,青海省平安县(今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东村出土一枚铜印。该印为红铜铸造,方形,边长2.4厘米、厚1.1厘米,重48克,......
<正> 一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住在我国广大领域内不同地区的各兄弟民族,一方面用自己的劳......
通过对出土于青海乐都的《三老赵掾之碑》在出土时间、地点、碑文所记载的历史概况的描述、分析,以及西北地区文化名人对该碑的评述......
汉宣帝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是“万国伏,贻长久”,其思想核心是“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因这一思想符合中原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成......
西汉时期的赵充国在平息西羌反叛中因为提出"留田便宜十二事"而备受后人推崇,但本文通过对西汉和西羌关系的梳理,认为西汉对西羌地......
赵充国是西汉宣帝时期以平息羌乱而闻名的一名军事将领。他在平羌战争中灵活运用《孙子兵法》指导自己的军事行动,先计后战,贵谋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