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字相关论文
摘 要:楚文字“”一直以来都是众家谈论的焦点,对“”的释读可谓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将各家之说,详尽整理、归纳,以期为学者们进一......
在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平台的支持下,本文穷尽了相关数据,梳理了楚简帛文字“宀”的内部系统,并基于这一系统,对若干相关疑难字(偏旁)......
本文是對楚豆器自名“(奇)”的考釋,認爲“(奇)”“琦”“錡”和“(盌)”“鉙”在楚地語言背景下音義皆近,所指可以是一詞.豆自名......
李学勤先生多次指出:“现代的战国文字研究是从楚国开始的。”2001年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6)陆续公布,让学者眼界大开;河......
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上古音,应该先对古文字资料进行分期、分域。通过比较秦楚用字上的不同,可以看出楚方言比秦方言更保守。楚方言......
清华简第四辑整理报告中收有一篇十分珍贵的数术类文献,整理者命名为《筮法》,所占筮的内容大都是古人密切关心的各种问题.其中有......
“(乨)”在楚文字中有多种读法,与全文中“(乨)”字用法不同.治理之“治”金文中写作“(孚)”、“(嗣)(醉)”,楚文字多写作“(孡)......
楚系文字有一个字作以下之形(下文以"▲"表示):(鄂君启车节,集成 12110) (郭店46)(上博1)其中鄂君启车节这一个字,过去研究者都释......
上博简《史蒥问于夫子》等文献提供了最新的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文化、思想史材料,对于楚系简帛本身及其他楚文字的释读、准确校读......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最近正式出版,包括六部古书,对研究楚文字和古文献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选取其中五十四条文句,考释......
本文选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例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对其文字形体的演变、构形和异体字进行分析,探讨楚文字形体的特点和异......
楚文字中有个旧释为“ IT’ 的字,根据安徵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的材料,改释为“兄” ,字形分析 为从“兄” , 加注“厶”声.包......
本文在各家研读的基础上,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成王为城濮之行》篇中的几个字进行考释,进而对该篇作一通读。......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與傳世本《毛詩》對讀產生的異文,必要時參考《毛詩》的不同版本、三家詩、其他文獻......
新蔡楚简是近年来在河南省境内,经过科学发掘的又一批战国楚简,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The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an ancient character ’gui’ (龟) and reveals its morphological changes t......
本文對楚文字材料中的專字問題進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主要探討專字的概念、類型及其判定標準,據此對楚文字中的專字作了逐......
戰國楚文字的研究是目前文字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在2001年12月發表之後對此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文在各家研究的基础上对《荀子.不苟》"吟口"一词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战国楚简帛资料中"今"常写作"吟"或"含"形这一用字特点,指......
作为一部纯粹的文字学著作,张峰著的《楚文字讹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是以2016年以前发表的楚文字为研究对象,从其中的......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自2015年公布以来,研究成果日益增多。这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字释读和文义训读、文字现象研究、利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以下簡稱《清華壹》)出版於2011年初,是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2500多枚盜掘竹簡的第一組整理報告,收入......
清華簡係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一批戰國竹簡,截止2019年初,已經出版至第八1。清華簡內容豐富,尤其是其中有關《尚書》和楚史的文獻......
文字异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汉字发展到战国时......
自上博簡刊佈以來,在文字方面,已有學者將上博簡前五冊與戰國時期其他文字材料對比產生的異體字、第九冊異體字或一至七冊的異構字......
在字体设计领域,字体重心是决定字体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在廓清字体重心定义的基础上,引用视错觉原理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楚文字形体演变的全面研究,把楚文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字体书体放在共时性的平面上与其它地域的文字进行了比较......
在楚文字的研究過程當中,由於各種原因的存在,經常會發生一定的誤釋現象。其中,由於形近、同形所導致的誤釋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在楚文......
1994 年前後,盜墓者在湖北省江陵地區的楚墓中,盜掘出一批珍貴的戰國楚簡,大部分為先秦古籍@批竹書很快流失於香港文物市場,隨後......
楚文字旧释为黾及从黾的字应是龟及从龟之字。这些从龟的字多用在卜具和人名中。
Chu text old interpretation of 黾 and 黾 fro......
本文认为,个体字符的差别不足以反映字系的变化,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系统比较的基础之上,战国文字国别之间的差异属于局部书写......
羨符廣泛存在於古漢字發展演變的各個階段,尤其在戰國楚文字中,不僅數量繁多,種類也更為多樣。但學界關於羨符的研究尚不夠深入,不......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從境外文物市場上搶救入藏了一批戰國時期的竹簡。這批竹簡總共約有2500枚,經檢測其抄寫時代大概為公元前305年......
本文以传抄古文形声字为研究对象,以徐在国主编的《传抄古文字编》为考察范围,在分析古文形声字构形的基础上,力图客观、全面地描写古......
關於戰國時期楚系文字的偏旁混同以及單字混同現象的討論,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現在,隨着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戰國竹書材料的逐漸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