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本尊相关论文
12世纪末,四川盆地东部以大足与安岳二地为中心的区域内,兴起对神格化人物“柳本尊”的信仰。在当地僧侣人士的弘传与推动下,各地开崖......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
摘要:大足宝顶香会自南宋兴起,有着对儒释道杂糅的崇拜,文章简单梳理南北朝佛教传入时期、唐宋发展时期、现代意义观念下儒佛思想的关......
【正】 四川现存佛教艺术遗迹数量很大,较著名的佛教石刻集中地就有近十处,作品时代多在中、晚唐以后,这就继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之......
关于柳本尊碑刻中的纪年问题,由于碑文漶蚀,后人曾作校补.本文对此作了研究,对纪年等问题进行了考查与辨正.......
【正】 昌州治大足和普州治安岳,两县境内均遍布唐、五代及宋时的摩崖造像,都是我国石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大足县与安岳......
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其题材内容丰富,规模恢弘,匠心独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文章以毗卢洞的《紫竹观......
大佛寺、社皇庙、雷神洞摩崖龛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东南部的高升乡天佛村。2014年8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岳......
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十炼图”由来及年代探索陈明光柳本尊,史籍失载。据大足宝顶山石窟小佛湾立南宋绍兴十年释祖觉撰《唐柳本......
四川安岳县的石刻艺术,令世人瞩目.几年前有幸随友人前去参观,但因雕塑数量巨大,地域分散等原因未能窥其全貌,至今犹感遗憾.安岳的......
自从民国时期“大足石刻考察团”团长杨家骆、佛学家王恩洋等对大足宝顶石窟进行过系统考察后.其为唐末五代时期密宗支派柳本尊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2005年8月18日至22日,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在重庆市希尔顿酒店举行.......
<正>大足位于重庆西近百公里处,地接巴蜀深处,交通不便。这种地理上的关系,使得它很晚才被人发现,也因此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综述陈明光,黎方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9月7日至10日在四川大足龙岗镇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正> 安岳,地处四川省中部。据最近初步统许,安岳全县石窟造像有数十处,其中列为保护单位的大型石窟已达十五处,几乎乡乡都有石刻......
安岳毗卢洞石刻中有的'佛文普庇'窟(千佛洞),主尊为西方三圣,窟内左中右三壁凿有316个圆龛,龛中各有一着佛装的坐像,绝大......
<正> 上篇安岳石窟造像源流初探一、造像时间《通志略》:“梁普通二年(521年),招提寺刹下铭”,在安岳县。《蜀中名胜记》卷三十安......
<正>大足宝顶大佛湾南岩东端的"华严三圣龛"底,立有一通南宋宇文屺《诗碑并序(跋)》。碑高1.73米、宽0.92米;诗4行28字,跋后60字。......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六耗图”龛调查邓之金四川大足宝顶山石窟,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1252年),为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其造像布置,大......
<正> 闻名于世的大足石窟自清人张澍首次考察以来,已近二个世纪。学术界从历史、文物、艺术、宗教各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考察和研......
安岳华严洞石窟李官智华严们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56公里赤云乡的箱盖山。共有二窟造像159尊,明、清碑刻题记24则,分别刻于《华严洞》......
<正> 1981年10月和1987年4月,笔者两度入川,踏看石窟遗迹。一下广元(皇泽寺、千佛岩)、大足(北山、宝顶)和成都;二至巴中(南龛、西......
四川石窟华严经系统变相的研究胡文和四川安岳第15窟和大足宝顶第9窟是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雕凿的圆觉洞,①大足宝顶第14号毗......
【正】 一、宝顶山造像是密宗道场 目前,对宝顶山造像是不是密宗道场争论较大。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造像显密兼有;二是缺少一般密教......
宝顶山小佛湾造像考释李正心位于宝顶山大佛湾附近的小佛湾,学术界都认为是密宗曼荼罗(坛场),但对造像内容和作用很少提及,或认识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