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now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师应该在学生自觉、自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激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逐渐形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将来良好的文化素养夯实基础。主要方法有:图文结合,培养阅读能力;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开展课外阅读,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提高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应该在学生自觉、自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激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逐渐形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将来良好的文化素养夯实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一些切实的体会,下面就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图文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在低年级,它是初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教材,生动、形象、活泼的插图几乎每课都有,而且每幅插图都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当我们翻开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二课,可以看到都是看图学文。事实上“看图学文”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就经常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教学,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并结合课文让学生深刻体会。教学看图学文要处理好形象的画面和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关系,从图到文,图文结合,充分发挥图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也可在阅读中动手绘画,而后在想象“画”中阅读。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这里讲的“画”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高有低,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大纲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和指导朗读等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词句教学,又要加强朗读训练。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清了词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加强词句教学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读和写的能力。当然,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具体方法很多: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以读助讲,以讲促读等等。
  三、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自能读书,须自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事实上,很多学生也想读书,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知识的信息变化无穷,读书的形式复杂多样,读书的精彩奇异纷呈,但变化之中也存在着规律性。语文教师要注重方法指导,力争使学生实现自能读书。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现状,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叶老还说过:“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又是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重要基础。小学教师只有从低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多种可接受的方法手段,才可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增长各方面的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读书学习是最重要的方法和渠道,阅读习惯的养成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在带领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以便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例如,可以利用拼音让学生诵读古诗,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读物,还可以动员学生订阅他们喜欢的报刊,建立特色的“红领巾图书箱”,帮助他们把书集中在一起,在交流中扩大阅读的范围。为了提高阅读质量,要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学生认真读书,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会读了,他们的知识增多了,他们的眼界也开阔了,他们的读写能力有效地提高了。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仅仅局限在教材的范围之内是不够的,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阅读作为语文的重心,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英.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吴忠教育信息网.2009.4.6.
  2.张玉洁.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0.10.1.
  3.刘芳.浅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金桥小学.2011.01.13.
  4.如何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3edu教育网.
  5.韩敏.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育.中华语文网.2005.7.25.
  6.马冰.论小学生语文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新科教.2010.04.08.
其他文献
南宁东去十余公里处,有一片大森林,松涛延绵,苍鹰孤飞于空,这片森林有一个优美的名字--朝燕.
期刊
传播理论学认为,凡有目的的传播活动都希望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但效果的产生却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意图相反的效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
脱鞋rnA,诗人也.文革中,省文艺界头面人物集中斗批改,由A负责.一日中午,A吹哨紧急集合,作家B动作稍迟缓,匆忙间穿拖鞋奔集合处.A正点名,见B迟到且着拖鞋,斥曰:“拖鞋!”意谓
从1980年师范毕业开始教书到1986年改行当编辑,好为人师已有6年.这6年虽然短暂,但它对我的思想、行为、人格和操守的磨砺与鞭策使我受益终生.
《简·爱》绝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一位女子成长的名著,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了简·爱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呈现出一位坚强、自信、聪慧,追求自由独立,敢于争取男女平等的新女性形象,这在男权横行的年代无疑是发出一声响亮的呐喊,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它超越时间,历久弥新,散发出精神的馨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简·爱》的主题思想  夏洛蒂一生中思考最多的是妇女问题和爱情婚约问题,作
从1999年开始,我国通过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整体推进的方式对高校后勤进行了改革.本文拟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分析当前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很
1.服务水平的提升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相和谐rn1.1以人为本,文明服务,实现服务与育人的和谐rn高校餐饮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都相对较高,针对他们这一就餐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