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人性的闪光高中华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爱》绝不是一部简单地描写一位女子成长的名著,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了简·爱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呈现出一位坚强、自信、聪慧,追求自由独立,敢于争取男女平等的新女性形象,这在男权横行的年代无疑是发出一声响亮的呐喊,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它超越时间,历久弥新,散发出精神的馨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简·爱》的主题思想
  夏洛蒂一生中思考最多的是妇女问题和爱情婚约问题,作品主要写贫苦的小资产阶级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其中最重要的除了《简·爱》,还有《牧师》、《谢利》等。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真实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和伪善,贵族的寄生性,金钱至上的心理。她的创作风格热烈生动,虽然也间或有感伤,甚至有人说她造作。但夏洛蒂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她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思想有着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了,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
  《简·爱》叙述了贫苦的家庭女教师简·爱的悲苦生活经历,讲述了她同庄园主罗切斯特从相爱到结合的曲折过程,对英国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反映了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跟男子平等的要求和捍卫独立人格的执著精神,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一部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其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刻画和赞扬了简·爱这个充满反抗精神和个人奋斗精神的女性形象。简·爱是个出身卑微,无依无靠的家庭女教师,在等级森严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属于没有地位的被侮辱、被迫害的下层女性,但她倔犟纯正,不甘受辱,不甘与环境命运相妥协,坚决反对压迫屈辱和任何卑鄙邪恶的行为,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憎感情,敢于同黑暗现实和不公正待遇进行抗争,始终捍卫人格的尊严。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在她同罗切斯特的爱情婚姻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婚姻有着浓重的门第观念和金钱色彩,简·爱不屈从于流行的习俗,不以自己的地位低下而自卑退缩,果敢地冲破等级的枷锁,与门第高贵的庄园主罗切斯特相爱,努力追求独立与平等的社会地位。她更不以金钱为念,当罗切斯特庄园着火,家产烧尽,人也成了残废后,她仍忠于爱情,同罗切斯特幸福地结合。简·爱这个形象,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压抑扭曲妇女个性提出的人道主义的抗议。
  其次,通过简·爱和罗切斯特爱情婚姻的描写,表现出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简·爱并不是为了财富、地位同罗切斯特结合的,他们之间深挚的爱情是在彼此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心灵的自由的结合。简·爱重视妇女人格独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正因为罗切斯特能平等待人,以诚相见,所以她才爱他,而罗切斯特也追求不为金钱所主宰的爱情和婚姻。这同当时资产阶级的婚姻恋爱观相对抗,闪耀着民主主义思想光辉。
  其三,作品揭露了英国慈善机关的伪善。简·爱在一个寄宿学校度过了凄凉的童年,学校的校长、行政人员和教员都是些假道学的伪君子,他们竭力要把儿童训练成忍气吞声、服服帖帖伺候有钱人的奴婢,经常对孤独无依的儿童进行体罚。比如:将得罪了他们的儿童推进大雨中经受暴淋。儿童生活在这所谓的慈善机关,心灵和肉体都饱受蹂躏。
  作品通过简·爱的生活经历揭露了金钱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反动,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歌颂了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叛逆精神。
  二、《简·爱》的伦理道德观
  简·爱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一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已久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与自己的爱人实现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神。她的生命,犹如彗星的善良和美丽。人不因为美丽而可爱,却因为可爱而美丽。
  喜欢《简·爱》,最主要是喜欢书中对爱情的描写,没有任何露骨低俗色情的刻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动人心弦、至高无上的爱。
  本该一帆风顺走下去结婚生子,但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搁浅。当她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室时,即便这妻子是疯女人,她也毅然只身离开,宁愿四处流浪,绝不做他人的情妇,因为她期望获得的是婚姻上的平等独立和人格尊严。后来,简目睹罗切斯特的种种不幸,甘愿将自己的命运奉献给他,与罗切斯特结合了。在简看来,婚姻不应是商业的契合,而是心灵的自由结合。女人活在世间,应该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的生活权利而奋斗。《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资产阶级现存秩序,不听凭命运的摆布,富有新型伦理道德观念的女性形象。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不幸,换回来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魅力。
  简·爱始终追求个人的独立性,她闯进了这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向它的原则挑战,同时也时时梦想建立一个田园中的安定家庭,得到罗切斯特是简·爱一个理想的实现。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简·爱一直以精神和道德上的美感力量来吸引罗切斯特的注意。简·爱这个艺术形象之所以能震撼和感染一代又一代各国读者,正是她以自爱和自尊为人生的支柱,才能使得自己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其他文献
根据对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高校后勤改革当前面临的任务应重在建设.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谈“重在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房地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本世纪初以来至今的短短几年,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大改善了许多城镇居民的
一、高校后勤的培训模式rn人力资源的开发、创新和发展,最终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初步阶段.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现实中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者在
很久很久以前,百崖谷就是我生命内核里的一方土地.很久很久以前,那天女散花似的水絮便是我情感季节里的一个幽怨的梦.
南宁东去十余公里处,有一片大森林,松涛延绵,苍鹰孤飞于空,这片森林有一个优美的名字--朝燕.
期刊
传播理论学认为,凡有目的的传播活动都希望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但效果的产生却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意图相反的效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
脱鞋rnA,诗人也.文革中,省文艺界头面人物集中斗批改,由A负责.一日中午,A吹哨紧急集合,作家B动作稍迟缓,匆忙间穿拖鞋奔集合处.A正点名,见B迟到且着拖鞋,斥曰:“拖鞋!”意谓
从1980年师范毕业开始教书到1986年改行当编辑,好为人师已有6年.这6年虽然短暂,但它对我的思想、行为、人格和操守的磨砺与鞭策使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