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设计初探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区域经济等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甘肃青藤农业观光园实际案例,以期为其他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青藤农业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景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衍生了农业观光旅游,成为了现在乡镇规划的一大亮点。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集休闲娱乐性、观赏性和农事体验为一体,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1],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美化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场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观光农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观光园的规划理论和发展研究方面还不够完善,许多农业观光园景观虽然总体满足了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但在景观设计上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许多园区在景观设计时没有考虑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没有充分保护农业风光原始风貌和发掘田园风景的本色,导致农业观光园区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有的园区甚至为了一时利益,不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循环发展,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化学药剂,破坏了土壤的酸碱平衡。
  2.缺乏文化特色及主题性
  文化是体现一个农业园区独特魅力的关键,一些农业旅游园往往忽略这个无形的资产所带来的价值,只注重农业观光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忽略了“软件设施”的配套,即文化建设。并且对于园区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盲目地模仿和照搬其他园区的规划方法,不挖掘自身特色,使农业园风格千篇一律,缺乏独特性。
  3.缺乏配套服务设施
  园区所处区域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不便利、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这些因素都会对发展景观农业园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一些村落的农业观光园虽然有主题、有特色,但在经营模式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标准,也会使园区客流量逐渐减少,无法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随着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生态原则成为景观营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观光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观光园成功的价值标准 [2]。一个成功的农业观光园景观,在设计时要求必须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人文、景观等资源的同时而不去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在农业园区景观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而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工作,以保持园区的自然特色。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为了摆脱农业观光园千篇一律的现象,需要因地制宜地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农业观光园景观中需要考虑的设计要素众多,涉及植物的种植、水系的改造及气候地势的利用等。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些要素皆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在植物的设计上,多以乡土植物为主;在建筑的设计上,多加入地域元素,这样既可节省经济投资又能体现浓厚的地方特色,使园区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三)景观多样性原则
  农业观光园作为众多旅游产业的一种,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做到多样创新。首先,园区中的功能分区要多样化,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活动内容,既能让游客观赏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又能满足体验生产劳动的需求,并且还能学到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另外,园区中的项目要多样化,要时刻关注时代变化和行业动态,根据游客的需求适时调整园区项目,为游客提供别样选择,如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出新颖的活动项目等[3]。
  (四)地域文化性原則
  每个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在农业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对当地的文化进行适当的融入。农业观光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载体有建筑、人文符号、色彩、民俗风情等,通过多样的景观表达手法可将地域文化的内涵诠释得更加准确与完善[4]。如在农业园区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场所,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民俗文化,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一起制作工艺品或一起歌舞,以互动体验的方式体会到地域文化的人文内涵。
  三、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实例分析——以青藤农业观光园为例
  (一)青藤农业观光园概况
  1.地理、区位及气候优势
  青藤农业观光园,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始建于2012年,占地1800亩。属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气候总体呈干旱、光福、温和的特点。园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别适宜耕作。
  2.交通优势
  青藤农业观光园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庆阳市城乡过度地带,西临G22国道、S202省道,距离庆阳机场较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北湖公园、周祖广场等景区为农业园提供了旅游人群保障。
  (二)景观设计内容
  青藤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以农业为主导,采取“不开发区模式”建设,将高原平地打造成了集采摘、观光、民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园区内分为观光采摘区、文化休闲区、住宿餐饮区、综合活动区。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大自然乡村环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实现了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观光园体现着自然的绿色之美,闪耀着现代高科技农业的璀璨光辉,可体验恬静的乡村生活,探索古城墙遗迹的复古神秘[5]。
  1.观光采摘区
  农业果园采摘活动是现在各观光农业园项目和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中选择比例相当高的一种旅游观光休闲形式。观光采摘区由樱桃园和百果园组成。   樱桃园引进美国先进技术,种植樱桃318亩,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园区内便会开展樱桃文化节,吸引人们来采摘新鲜的樱桃,体验归农的乐趣,享受采摘过程中忙碌而充实的愉悦心情。百果园靠近樱桃园,种植苹果、雪梨、桃、杏等经济果树,一方面满足游客的采摘活动,另一方面做产品深加工,延深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文化休闲区
  文化休闲区的景观营造,充分挖掘和利用了现有的景观资源。在景观中融入汉代古墓、宋代城墙、郭子仪点将台这些景观要素,使园区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了农业观光园的附加值。且园区内的皇家寺院宝塔寺,为游客们提供了烧香祈福的活动场所。
  3.住宿餐饮区
  为了保留村内原汁原味的特色,农业园区建筑保留了原有的窑洞和民居四合院。餐厅内以提供农业园内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制作的食物为主,既生态、营养、健康,同时又宣传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园区内有民歌、唢呐、秧歌等特色表演节目,可供游人欣赏、参与。在这里,游客们可体验西北农家生活,住土窑洞,吃大锅饭,体现着厚重的乡村黄土风情。
  4.综合活动区
  综合活动区建有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参观学习,可以了解当地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游乐场及娱乐区的设计,给游客们在观赏美景之余提供了娱乐的场所。
  四、总结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改变了以前农民单一种植农产品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业观光园具有生产、示范、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是一个综合服务基地,打造优美宜人的农业景观,可以改善自然环境,维持现有生态平衡,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环境受到污染。
  青藤农业观光园在景观设计中突破了现有的建设问题,考虑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西北特色同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為发展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志.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科技大学,2014.
  [2]刘煜光.青县现代农业观光业规划[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4.
  [3]杨梅荣.农业观光园规划方法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3.
  [4]王恒.地域文化在信阳江淮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4.
  [5]耿晓蕊.观光农业开发区的景观设计初探-以河北北戴河集发观光园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6):164-168.
  作者简介:张璐(1994-),女,汉族,甘肃庆阳,硕士研究生,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是明末清初从波斯传入中国的乐器。随着中国与东亚等地国家的来往,名叫“桑图尔”的乐器经海传入我国,形成最早期的扬琴。后经过在中国四百多年的发展,吸收中国各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历经民间艺人的改造,渐渐形成现在我们所用的扬琴。所以说,扬琴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乐器。后世音乐家创作大量扬琴作品,有古典风格、移植作品。近年来,作曲家在吸收西方音乐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音乐风格而创作的现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讯设备不断进步,国內自媒体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在众多自媒体形式中,自媒体短视频一经出现,就迅速吸引了大众目光,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自媒体已经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品牌运营的商业模式。自媒体品牌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内容上树立独特风格、运用恰当的传播方式,提升品牌商业价值。本文将通过对“李子柒”品牌传播进行分析,对自媒体时代下的品牌传播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的加强合作,德语成为了小语种中较为热门的一个语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就读德语专业。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德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本调查研究以“德语易实习”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切入点,以公众号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经验体会作为依据,对目前德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为一些迷茫中的德语专业学习者提供
【摘要】景颇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跨中缅边境而居,民族同宗、文化同源,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因素影响,在国内,景颇文化主要受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缅甸,主要受西方文化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中缅景颇文化发展现状,就景颇文化发展与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景颇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要以传承和发扬优秀景颇文化为目的,要为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与创新不能离开党
【摘要】振兴乡村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之一,龙脊梯田在2018年荣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知名度越来越高。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利用龙脊古壮寨自身的民族风貌,将民宿的概念融入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中去则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进行传统村落民宿设计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将民宿融入传统村落的环境中去;二是,游客在尽情体味乡村情怀的时候又不会被原始的生活条件困扰。本
【关键词】同伴交往;换位思考;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60-03  【作者简介】孙琼,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  【设计理念】  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否换位思考是影响学生是否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同伴交往时较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很少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也
·主持人语·  弱势儿童“是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指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原因,其基本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维护,生存和发展遭遇障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支持和帮助的儿童”(李迎生,2006),主要包括残障儿童、失依儿童、贫困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目前,我国弱势儿童群体数量巨大,以0~6岁的弱势幼儿群体为例,《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
【摘要】VR虚拟技术为民俗博物馆空间陈列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了扎实的手段,增强了空间展示效果,丰富了用户体验。它强化了民俗文化信息的传播、交流与互动。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的VR虚拟空间展示系统为例,研究泥人展品和历史场景数字重构、数字再现历史和民俗风情、情感体验等,探讨新技术融合对于民俗文化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VR虚拟展示;中国泥人博物馆;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
【摘要】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大糯黑村作为一个传统的彝族撒尼村寨,创造并保留了独特的石头建筑文化。其建筑布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这些建筑特点的形成既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受当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还与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相协调。研究其建筑特点,能够为村落建筑的营造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彝族;撒尼;建筑;大糯黑  【中图
【摘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的编撰出版,是对锦州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阶段性的总结,是我市继《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等书籍后,又一部系统地、专业化地介绍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书藉。书中收录了医巫闾山地区出生年代跨度100多年的110名剪纸作者的750余幅剪纸作品。在编撰《图录》过程中,通过对老、中、青三代剪纸作者作品的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