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提高化学成绩。利用化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激发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健全学生人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实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而化学趣味实验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后,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水果电池:用一根铜丝和一块锌片分别插入苹果等水果中,再用导线连接电流表或音乐卡,形成闭合回路,观察电流表或音乐卡现象。在学习氨和氨气时,教师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上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再让两根玻璃棒靠近,学生看到两根玻璃棒之间产生了白烟,加深了学生对氨气和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的理解。又如,“蛋壳刻画”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观察与思考。
  二、穿插实验趣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穿插讲授一些有趣的实验趣闻,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化学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古代从事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人企图通过化学方法“点石成金”“长生不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习了氮族元素后,教师可以介绍俗话所说的“雷雨发庄稼”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知道化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有机物乙炔后,教师给学生介绍“乙炔反坦克”的应用。利用这些有趣的史料,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有利于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实践中,一堂生动、直观的实验课和魔术般的实验现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因此,老师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如:钠与水反应实验、镁条燃烧实验、喷泉试驗、焰色反应、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等。实验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时要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并巧妙地结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从学生视觉上进行冲击,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激发求知欲,感受化学世界神秘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利用化学实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之后,往往希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些新的实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当所学的知识能够被学生用于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这时老师应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我曾把这样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析,当螺钉和螺母锈在一块儿时,有人用钢锯锯开,你能选择一种更好的方法吗?学生通过讨论设计了稀盐酸或稀硫酸将铁锈除掉的实验,从而使螺丝松动易于被打开。我还问学生如果将油漆沾到手上,用水怎么洗不掉,能用什么办法解决吗?根据实验学生知道油漆溶于汽油和酒精而不溶于水,选择了用汽油或酒精洗手的方法。还问学生“如果油着火了,在慌忙之下端起了油锅,容易被油烫伤,从化学角度你怎么解决?”学生根据灭火的条件,讨论得出盖上锅盖,油与氧气隔绝,火就熄灭的结论。有时我还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些实验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难题,使他们产生了热爱化学的情感,从而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五、做好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的探究不宜孤立的进行训练,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告诉我们:铁制品易生锈,每年世界上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数量惊人,我们能否找出铁生锈的条件从而来采取措施防止铁生锈呢?学生认真探究实验:取三支铁钉,一支与水接触,另一支在干燥的空气中,第三支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几天之后发现第三支铁钉生锈了,另两支没有变化,于是得出铁生锈的原因,学生也通过讨论找到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些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了当科学家的感觉,有效的保持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动力。
  六、利用微型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微型實验药品用量少,仪器来源广,可以实现人人动手;反应物少,对环境的污染小,实验危险低,还具有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的特点。例如在分子运动——氨分子扩散的实验时可用塑料瓶盖代替烧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分别在学生的塑料瓶盖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有不会产生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同时学生通过自制仪器和动手做实验,不仅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
  总之,绝对不能轻视实验,不能让学生看实验代替做实验。实验不仅是学习化学的手段,而且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把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化学世界,使他们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我们重视实验、恰当的安排好这些实验,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的快乐。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第五中学 564500)
其他文献
摘要: 只有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改革,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对于教育来说,也应该进行新一轮的教育课堂改革。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采用课堂评价的方法能让学生以更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更大的学习热情加入到英语的学习中。课堂评价教学的学习方法更加适合中学学生学习的特点,这种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通过讨论课堂化评价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论述了相关的运用策略,仅供读者参考。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管教学的方式、潮流有多少种变化,但有一点已渐渐明晰,那就是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既做到不失历史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更能还原史实的本真呢?适当的史料补充不仅能真正还原史实还能能激活学生对历史课堂的热情。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教学;史料补充;还原史实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越
绝大部分老师在带领学生研读《陋室铭》这篇文章时,都到点出刘禹锡用精警凝练的语句和谐明快的节奏,表达了作者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为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达到这样的理解程度也许差不多了,但是作为教师,对于《陋室铭》的品读不应满足于此,因为这篇铭文虽然清新短小,但实在是应了那句话,浓缩是精华,尺幅千里,刘禹锡遭受贬黜的怨愤之情,忧国不谋身的刚直之性,兼济天下的执
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乡土情结浓厚的女性作家。其笔下的人物大多命途多舛,历经苦难,寂寞而走……而其中又以女性的凋敝零落角色见多。本文就以《王阿嫂的死》为例,试图对文中王阿嫂以及周遭的个体和“王阿嫂们”的人生悲剧做一个全面的解析,以此来探究王阿嫂命运悲剧性的成因。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自身反抗意识的不觉醒;阶级群体狭隘的“仁”和“爱”;时代的局限性。  关键词:萧红;王阿嫂 ;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对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改的工作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要对症下药。从国家下达启动校园足球以来,全国各地高中学校都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地落实新课改的工作内容,并且農村体育教学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校园足球改革工作,对于农村体育教学工作来说,有很强的局限性,和困难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出现了大
摘要:传统议论文教学多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切入,一般教学程序是从审题立意、论点确立、谋篇布局、开篇结尾等方面进行教学,但是因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参差不齐,训练效果不尽理想。因此,最近一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更多的一线教师产生一个共识,即议论文写作应该追本溯源以思维表达这个源头为抓手,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解剖“麻雀”,进行扎实而细致的教学。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以相对思路简单易学的高中选修文本《孟子·我善养吾
摘要:兴趣是开启学习知识的万能钥匙,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源泉,唯有兴趣是打开孩子主动学习一门知识最有效的引力和动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可以制定基于兴趣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感到快乐,从而提升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本文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开展兴趣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激发;策略方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格局的日益明显,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关注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历经千载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是古代先民馈赠给现代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我们对此要珍视并善加利用。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经典诵读,是一件有利于学生个体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大事。  关键词:传统;经典;品格  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  经典,原指可作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小学语文目标确立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通过举例说明立足学生学习的起点,朝向精准课堂,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精准;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16  课改已经实行了十几年,各种理念、模式百花齐放,促进了我们一线教师理念的转变,但我们一线教师对课堂还存
摘要:活动课已经成为现今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活动课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历史活动课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设想;课堂调控;原则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7  作为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活动课已经成为现今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