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今天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者如是说:最是世间难留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说的是时光无情。
  2016,已到了即将告别的时候。每临岁序更新时,似乎所有人都易发时光如梭的感叹。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这是清人屈复在《偶然作》中的诘问。可不是吗,人生难满百,青春何其促!
  读过大学的人,常把四年本科时光当作一把丈量时间长短的尺子。不过大多数人除了略嫌在校的四度春秋有些漫长外,以后的每个四年会越来越快,中年后简直是难以降服般地飞奔了。不知不觉就会到了京剧《武家坡》那句老词说的“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白了头”的时候了。在时间老人面前,谁也没有吹牛的半点资格。不经意间,“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的晚境即到,这可是1200多年前大诗人刘禹锡的长叹!
  年轻的时候,不少人都有一段为年龄自负的光景,只可惜,短而又短。无论因为什么作年龄的比较,你会吃惊地发现,比你年幼的后来者不可胜数。年龄优势会一日一日磨蚀。思想者木心在《从前慢》中曾写过这样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仅够爱一个人。
  画家、散文家、翻译家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中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这是作者写于90年前的文章,透过文字,每位读者都极易产生共鸣。算下来,丰子恺大师的儿女们而今年龄也已是百岁之序了。百岁!真不敢往深处想。
  几乎没有人不叹惋生命,不感慨时光。约2500年前,波斯大帝泽克西斯率百万大军西征希腊,他站在桥头看他的军队走过赫勒斯滂海峡时,忽然涕泗横流。他回过头来对他的叔父说:想到人生短促,百年之后,这大军中没有一个人会还活着,我心里突然感到一阵怜悯。
  他说的一点不错,正所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无需条分缕析,所有的思考和深虑无非是叹时光之快之不再。正如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所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不过是我们的旅社,谁也不可能久住!古罗马“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更直白地提醒世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最后一件!
  仅仅是扼腕叹息不免消极。人类自古以来就以积极的心态把握人生,以不灭的热情建设美好家园。
  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壁而重寸光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把握好上苍赋予每个人的生命时光,不致光阴虚度,实际上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梁实秋提醒人们:人人皆知爱惜生命,但往往不晓珍视时间。多少人不就是把一件又一件事情推给明天推给来日吗!
  时间不可复制。李大钊在近百年前说过,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更。
  抓住当下,拥抱眼前,不悔恨于昨日的荒疏,不寄望于来日的妄想,脚踏实地,虚功实做,久久方可为功。大文豪托尔斯泰告诫我们: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年终岁尾,比耙梳过往更重要的是,处理好此时此刻。
  朱光潜有著名的“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他告诉年轻人: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能拖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到他处做。
  做什么才有意义呢?陈独秀是这样说的: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美国有一所学校,每天上课前学生们都要念这样一段话: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會逝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
  抓住今天吧。
  选自《中华儿女》杂志
其他文献
現在到了孔子生命最后的一年了。这时是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在这年的春天,孔子病了。一天清早,子贡来看孔子。孔子已经起身,正背着手,手里拿着拐杖,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什么的样子。孔子一见子贡来了,就说道:“赐呵,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于是子贡听见孔子唱了这样的歌: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像草木那样枯了烂了!这是孔子最后的歌声,“哲人”是孔子最后对自己的形容。孔子唱着唱着就流下泪来。子
旅行,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想去的地方,或远或近。借口,或许每个人都有一堆推搪的说辞,或明或暗。而,终究,只是一场旅行。人来到世上,究竟只是为了走一遭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呢?想不明白不如不想,只是好好的過,好好的活,做一个简单的旅行者。人无欲无求,六根清净,自然也就无烦恼,红尘多磨难,当皈依我佛,才可了却凡尘。可人,终究是有思想的,有多少人会舍得那花花世界,舍得那纸醉金迷。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也有欲望,有贪
方忆柔是我的学生,在她出国深造之前,我们曾经有数次长谈。忆柔说:“老师,如果您能抽空把我母亲的故事写出来,我心里的伤和痛会少一点儿。母亲在世的时候,最不让我对她说谢谢两字。她常说,母亲对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过分,哪能说谢呢。”每次她都是边说边哭,我也不由得湿了眼睛。我告诉她,我一定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为了她母亲那一份深沉的、超越了俗世恩怨情仇的母爱,也为了我心底的感动。打从我记事之日起,我的生命里似
39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成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你费力地想道
中国现代作家中,周氏兄弟可谓双峰并峙的人物,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又是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至深的大家。孙犁一生最为仰慕和尊崇鲁迅,却对二先生周作人不仅不喜欢,甚至说有几分鄙薄厌恶。1974年,正值病中的孙犁,用废纸为旧书《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包装书衣,睹物思人,颇多感慨。他想到鲁迅一生,“惟光惟热,光明照人,作烛自焚”,却过早病逝,令人痛惜。而投靠日本的周作人活了80多岁,自称遐寿。孙犁叹其“毋乃恬
幽兰两个字读出来,是有一种清香的。有些文字,天生是带着植物的气息的。那么干净,那么透亮,脉络清晰。他告诉我,“你知道么?胡兰成后来葬于日本,墓上只两个字:幽兰。”心里一惊,这两个字,在别人看来,也许倒是污辱了这二字。因为胡兰成口碑实在是差,几乎九成是骂。但越读他,亦越迷他———他文字倾情,花不沾衣,幽兰动早,少年就老掉了。幽兰二字给他,是绝配。美,惊动光阴天地了,人间慈悲,是过尽了种种千帆,仍然有
对于根茎类作物,我以为都是茎和叶的努力,才促成了根茎的肥硕,例如红薯、土豆、山药等,而莲藕却有所不同,似乎是有了藕的努力,才长了圆圆的叶和芬芳的花。这只是我的一种主观印象,对于作物本身来说,一定是根和叶一起努力的结果,根和叶都是它们身体的一部分,没有谁主谁次,没有谁的功劳更大的区别。但对于淤泥中的藕来说,一直生长在黑暗与污秽之中,并没有见到外边的光明世界,它是凭什么长得如此圆润如此可爱呢?难道光凭
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
未来是什么样子?这恐怕是无数人想知道、却又无法得到答案的一个问题。的确,未来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谁又能说清将来是什么样子呢?曾经,有一位老师给一群劣迹昭著、无可救药的学生上了一堂课,她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选择题,题目是:你认为以下三个人中哪个将来会成为世人仰慕的楷模?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
去水乡的目的当然是风景,不是书,但临走前我还是从书架上抽下周作人的《鲁迅的故家》,郑重地塞进包里,拉上了拉链。携带书籍出行,对我来说不是第一次,有时为了消磨时间,有时为了温熟某种文学记忆。我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它最初的魂魄,只是在时间悄无声息垒起的壁障前,淹没了也就无闻,气弱了就如游丝,但有幸运者,也只是探出满是风霜的脸苦涩地笑着……像这个江南小城,在与历史、文学数以千年计的牵扯不休里,就这么嘴角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