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家庭作业不再成为负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具有理解巩固、发展深化、诊断补救的功能。但是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作业令学生厌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近年来的实践使我相信,设计新颖的家庭作业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索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感兴趣、更乐意做。
  
  一、寓学于玩,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家庭作业要富有趣味性,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教师可以把口算改为“小小神算手”,把连一连改称“找朋友”,使得冷冰冰的作业更富有人情味,让孩子做作业如同在进行趣味盎然的活动。
  教师还可以为枯燥的作业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比如智力闯关、帮小动物找家、给小马虎改错等。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小马虎的日记》: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的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时,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做得兴味盎然。
  
  二、变换形式,突出作业的多样性
  
  对于老一套的书面作业,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赋予家庭作业新内容、新形式,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跳出“白纸黑字”的传统书面作业模式。
  1.绘画型作业。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绘画最符合小学生的天性,既能让学生动手,又需要学生动脑,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家庭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就某一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绘制各种复式统计图,力求完整、准确、美观,然后进行评比展览。又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用圆的知识绘出美丽的图案。
  2.收集型作业。这类作业最适合在学生学习某一数学概念后布置,它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投向社会,亲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能够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对学生理解概念和应用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充实学生的头脑,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分数的意义”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题:请你找出周围世界里含有分数含义的现象,并予以解释。有趣的作业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学会了用分数的定义去辨别看到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3.实践型作业。实践能增长学生适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看课本做练习,以期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在教师指导下,作业应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有意思,学到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实践经验,就会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4.社会调查型作业。社会调查型作业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同时了解社会生产发展的情况,通过调查、交流、分析、整理,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调查中感受数学所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注重探索,呈现作业的开放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2.实验作业。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3.小课题探究作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四、因材施教,注意作业的差异性
  
  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设计的作业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教师要考虑到满足全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和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体现差异教学的思想。
  在教学“认识方向”后,我设计了下面三类作业,供学生选择: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份作业纸。
  2.制作一个方向板。
  3.画出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图。
  有层次的“自助餐”型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既让学生感受到一份信任,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式、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作业设计的艺术可谓无穷无尽,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挖掘更新、更多的好方法来精心设计,尽量让作业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游出题海,在兴趣盎然中愉快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这样,家庭作业便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培峰,于炳霞.面对新课程,作业怎么做.中国教师报.
  [2]王亚军,王平.布置家庭作业的艺术.教学与研究.
  [3]刘兼.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能赋予人创造性。同时它也规定: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可见,初中数学教师责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揭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发挥着数学的高度抽象的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内容的实质与形成,给学生在数学的应用能力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步使他们在分析、概括、抽象等能力上得到充分的培养。逻辑上的严密性是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他们学好数学打基础,更是为他们能具有处理任
本研究以兔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和传代方法对兔类ES、EG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为完善兔类ES、EG细胞建系的技术路线提供资料。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比较不同饲养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上,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就容易导致少数优秀学
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数学学习的知识逐渐趋向生活化、社会化。《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要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要求明确了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体验数学的巨大魅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数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MTB)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它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且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牛结核病的防控显得格外
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战场,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途径: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