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兴趣源于老师的兴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而笔者认为,教师的好写能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
  一、教师的写作兴趣能起到标杆的作用
  教师的写作兴趣,就像是一个标杆树在那里,直接让学生看得到,为学生揭开了文字的奥妙,撩起了写作的神秘面纱,感觉成功就在身边,给了学生无尽想象。实践证明,很多热爱写作的、对写作怀有浓厚兴趣的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无形中教师已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会带给学生极大的激励,并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写作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不多,能亲自“操刀解牛”的教师更少。部分教师本身对写作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害怕或避免上作文指导课,即使上了,也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是那种只说不练的空头理论家,甚至是没有理论的布置家,一到作文课就放羊,布置了事。有的教师的确认真备了课,但因为没有实践经历,作文课上得很空洞。可以想象,一个对写作不感兴趣的教师,他能有什么热情去教学生?他又怎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如何把课讲得精彩?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持有怀疑,就不可能在写作上下工夫。倘若老师热衷于文学创作,指导课自然会有激情,专题辅导自会出彩,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激发。
  二、老师的写作兴趣能让学生“唯师命是从”
  教师不但能说会道,还要会写能写,甚至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这样的老师学生最佩服,并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诲,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刚毕业那几年我担任初中的语文科教学,那时年轻肯钻研,面对学生与老师都叫苦连天的作文创作,我参考了许多先进的作文教学方法,套上条条框框进行实践。结果认真听讲的学生是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转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不少学生为了应付我的要求与考试,他们一写作文就胡抄乱写,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学作文既费时又费脑,背些经典作文考试时抄下去就行了。”后来我便开始尝试写作,向各类报纸杂志投稿,没想到还真的发表了。当我将发表的文章一篇篇地给学生传阅时,他们脸上写满了钦佩。于是,那一届学生在写作上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交上来的习作也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指导的作文,教师的言传身教就会让学生言听计从,唯师命是从,还有什么学不会的?
  三、教师的写作兴趣能让作文指导更到位
  教师有写作实践,自然会深谙写作之道,讲作文课时不会面面俱到,却又能挠到痒处,剖析到要害处,能有一双“毒眼”。我喜欢在业余时涂抹文字,更喜欢与学生同题写作,其好处有三:一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学习活动和心理活动,没有直接体验和丰富写作经历的人,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甘苦。了解学生的写作困惑和学习需求,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观察,可以通过学生的习作,但一个自己没有写作体验和经验的人,这种观察是肤浅的,甚至得出的结论也是偏颇的,而同题写作可以和学生心心相印,很容易形成共鸣。二是对学生习作的诊断准确,针对性强。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幸福,其实很简单》这个作文时,我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推测,学生定会多数写自己身边幸福的事,而且抓不住题干“其实”;多是写自己身边的事,而打不开更广的选材视野。于是在学生写作的当中,我也进行创作,并且别开生面地运用了名著中的苦难人物祥子、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阿辽沙连成三个片断,通过他们的苦难事迹道出了他们“幸福”的一面,写好后与学生的作文一同上交,结果学生在审题不当与选材角度拓展不宽的情况下,对我所写的作文及指导心服口服。三是教师和学生互相评点,作文课变得生动。一次在写话题作文“桥”时,多数学生对某座桥进行了描写,少部分用了比喻义写“心灵之桥”、“搭起人与人之间的桥”等,而我选取了海峡两岸的“母子情深之桥”的角度进行创作。在点评课上,学生对我所写的持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到主题,小到错字与标点,各抒己见,课堂显得活跃生动。学生在批评老师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启迪,下一次他就有了蠢蠢欲动的超过老师的愿望。这个持久的强烈的愿望,就是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教师对写作有兴趣,才会对写作进行研究,才会对写作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深知写作规律,体会写作五味,这样才能理解学生学习写作有多不易,教学中就少些指责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多些稳重。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社团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为例,对技工院校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技工院校?學生社团?素质教育  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学生组织,以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干,内容涵盖文体活动、志愿
摘要:PLC课程是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但实际教学中,PLC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阻碍和缺陷。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实训装置的限制问题,深入介绍了如何借助LOGO!soft com fort虚拟仿真软件改善PLC理实一体化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PLC理实一体化 LOGO!虚拟仿真软件  一、PLC理
新疆伊犁技师培训学院(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建于1979年9月,经过36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以二产专业为主、三产专业为辅的专业齐全、办学实力雄厚、教学水平先进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办学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学院按照“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
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曾经写到一条经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往往声息相通,心领神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沉浸在悲壮的、沉郁的或者轻快的、优美的情境之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入境”呢?让我们从“入境”的条件、途径、关键和内容进行探讨,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  一、激发
摘 要:在技校课程中把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虽降低了升学压力,但教学难度却提高了。因此技校语文教师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面临着“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在此谈谈技校语文现状,并从实践角度就“如何教”提几点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兴趣 积累 欣赏 参与  在技校,语文的地位与高中截然不同,因为是文化基础课,不如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那样受重视。我们一直提倡全面
近日,人社部职业培训教材办公室在全国技工院校中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全国234所技工院校的82000多名学生参加,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以平均分92.37斩获冠军。  这是该校继2013年取得全省第一名之后的又一好成绩。近年来,该校始终秉承“德育为先、技能为主、打造精品、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组建
按照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要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转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放手,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但是,课堂放开,热热闹闹的语文课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一定比得上传统的课堂模式。其实这里的“比不上”,存在着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单纯以单位时间内知识的接受程度来看,确实有时候放开的课堂是比不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但若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影响学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而且在许多地区还存在大班或超大班现象,班级内学生差异较大,长期以来我们实施的传统隐性分层教学,并没有彻底解决英语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与教学要求同步划一、普及与提高等矛盾以及解决两极分化和后进生转化等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合理实施“显性” 与“隐性”分层相结合,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分层递进,多元评价,使全体学生不仅在英语学习上学有所得
作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参赛选手,我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世赛让我经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作为选手参加比赛的日子即将远去,空闲时我常静静反思,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世赛参赛的所思所悟。  一、参赛历程  第一阶段:入选精英班  2013年9月,我刚入学就参加了所在系组织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动员会。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老师们对世界技能大赛的介绍,在屏幕上看到各国选手
作为三大文体之一的小说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喜欢读而阅读效率不高是基本现状,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读是因为喜欢小说的情节,而对于小说中诸如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学生则不太关注,从而导致小说阅读走向了“只看情节”的尴尬局面。  从语文的课程性质来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同等重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