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小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nu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三大文体之一的小说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从目前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喜欢读而阅读效率不高是基本现状,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读是因为喜欢小说的情节,而对于小说中诸如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学生则不太关注,从而导致小说阅读走向了“只看情节”的尴尬局面。
  从语文的课程性质来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同时二者又是合二为一的整体。因此小说教学就不能只重视工具性,也不能只顾人文性,而是要在对作品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其内涵,从而获得丰富性体验。因此,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构思教学过程。
  一、了解创作背景,做到胸有成竹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的,必定是那个时代历史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阅读作品前就须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作品的内涵分析也才会更加到位。
  如在《茶馆》的阅读中,老舍曾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中说:“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那么,这里所指的“变迁”是何?是袁世凯死了,军阀混战,抗战结束了,内战要爆发了。了解到这一点,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作品反映的是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也就无法真正地去体会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这种现实下的小人物。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的方法较多,通常在教材中都会有简单的介绍。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学前通过互联网下载后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前进行了解,也可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解。
  二、分析作品情节,做到系统有序
  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对作品的情节分析是基础。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中进行概括。如在对《祝福》的阅读中,教师可按照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的思路来引导学生,从而概括出祝福景象、祥林嫂寂然死去、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初卖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的提纲,再根据这一提纲去阅读,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结构,读起作品来也就会更加系统化。其次,教师要在学生阅读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在《祝福》阅读中可用“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的情形如何?再到鲁镇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在临死前有什么遭遇”来作为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这些问题,进而以问题“是什么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来探究祥林嫂死的根源,从而认识到鲁四叔、卫老婆子、柳妈一类人物所代表的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之毒之深。
  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性,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进行分析,但前提是学生要在对作品的深入阅读基础上进行。
  三、品味人物语言,做到体会感悟
  人物是小说中的三要素之一,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多的是将人物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进行揭示。因此,在教学中,对人物的语言品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引导来指引学生去体会作品中人物语言所蕴含的内涵。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用“‘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的“颓废、迷惘”,进而理解“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再如以问题“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当时对生死的思考,对“我一连几小时专心……我为什么要出生”,“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等语句进行体会。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阅读中对罗密欧这一形象的分析。“这是一个灯塔……欢宴的华堂”一句,羅密欧把朱丽叶当做灯塔,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也可见罗的钟情。再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红润的美艳”等都可见罗密欧的钟情。
  多读作品,读中引导,逐步提高,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小说,读好小说。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近两年,杭州市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大赛上屡屡摘金夺银,这与杭州市开设计算机专业的12所中职学校实施课改分不开。在专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以国家级示范专业为龙头、省级示范专业为骨干的12所学校专业发展共同体,在课改取得初步成效后探索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2014年4月,由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办、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承办
摘 要:学生社团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为例,对技工院校社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技工院校?學生社团?素质教育  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的自身需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学生组织,以学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干,内容涵盖文体活动、志愿
摘要:PLC课程是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但实际教学中,PLC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阻碍和缺陷。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实训装置的限制问题,深入介绍了如何借助LOGO!soft com fort虚拟仿真软件改善PLC理实一体化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PLC理实一体化 LOGO!虚拟仿真软件  一、PLC理
新疆伊犁技师培训学院(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建于1979年9月,经过36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以二产专业为主、三产专业为辅的专业齐全、办学实力雄厚、教学水平先进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办学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学院按照“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
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曾经写到一条经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的确,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往往声息相通,心领神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状态,沉浸在悲壮的、沉郁的或者轻快的、优美的情境之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入境”呢?让我们从“入境”的条件、途径、关键和内容进行探讨,感悟其中深刻的道理。  一、激发
摘 要:在技校课程中把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虽降低了升学压力,但教学难度却提高了。因此技校语文教师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面临着“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在此谈谈技校语文现状,并从实践角度就“如何教”提几点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兴趣 积累 欣赏 参与  在技校,语文的地位与高中截然不同,因为是文化基础课,不如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那样受重视。我们一直提倡全面
近日,人社部职业培训教材办公室在全国技工院校中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学生德育素质测评,全国234所技工院校的82000多名学生参加,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以平均分92.37斩获冠军。  这是该校继2013年取得全省第一名之后的又一好成绩。近年来,该校始终秉承“德育为先、技能为主、打造精品、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组建
按照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要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转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放手,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但是,课堂放开,热热闹闹的语文课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一定比得上传统的课堂模式。其实这里的“比不上”,存在着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单纯以单位时间内知识的接受程度来看,确实有时候放开的课堂是比不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但若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影响学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而且在许多地区还存在大班或超大班现象,班级内学生差异较大,长期以来我们实施的传统隐性分层教学,并没有彻底解决英语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与教学要求同步划一、普及与提高等矛盾以及解决两极分化和后进生转化等问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合理实施“显性” 与“隐性”分层相结合,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分层递进,多元评价,使全体学生不仅在英语学习上学有所得
作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参赛选手,我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世赛让我经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作为选手参加比赛的日子即将远去,空闲时我常静静反思,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世赛参赛的所思所悟。  一、参赛历程  第一阶段:入选精英班  2013年9月,我刚入学就参加了所在系组织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动员会。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老师们对世界技能大赛的介绍,在屏幕上看到各国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