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已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一、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教学是以化学实验、化学概念、反应规律和工业生产为中心的教学,揭示的是微观世界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学习新课时要给学生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课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规律,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成功的课堂从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开始,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提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的实质,变枯燥为生动,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胶体一章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胶体在自然界的存在,胶体在工农业、医学上的应用等,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剖析化学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的机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多媒体可以把化学反应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例如,讲甲烷与氯气发生的取代反应,我从网上下载了课件,用FLASH演示甲烷中的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的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好地领会了取代反应的实质,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电解、电离等过程都可以用动画模拟,使得微观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使“死”的东西“活化”,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3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优化实验
  首先,多媒体可以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演示效果,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一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师很难让全班学生目击实验中的现象,当我们用投影把教师的实验播放出去,或者演示以后再配以多媒体影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现象,同时也就不会因抢位置影响课堂纪律了,也真正贯彻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其次,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有利于师生的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有氯气、一氧化碳、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等都不宜演示或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达到实验的效果,
  4 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前后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多媒体能很好的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如,乙烯制取装与蒸馏装置的比较,各种尾气处理装置的比较等,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多媒体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知识有了结构和系统,同时还教给学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二、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学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只能是“辅助”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将会使课堂缺乏生机,有的教师把一堂课的内容全部都制作成课件,上课只是动一下鼠标就可以了,这是极为错误的,每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难点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或把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想象能力,如电解的原理可以设计成动画,反复演示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极上的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等,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突破难点,
  3 多媒体不能代替实验
  有的教师把实验过程摄像再拿到课堂上演示,本来一个简单易做的实验,非常直观的教学,反而弄得很复杂,这不仅不利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学生获得的并不是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了,绝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就不做演示实验,甚至认为学生再也不用进实验室了,实验永远是最直观、最真实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去实践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学科在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其他的学科不同,它在短时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提高,重在平常的积累.因此,怎样在中考中实现数学的大获全胜成为了目前中学数学教师所必须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感悟.
物理现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去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就容易接受,通过这样的总结,有利于物理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简化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符合新课标关于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总结规律,揭示其中的奥秘,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一、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  物理是自然学科,它对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对自然的认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型以风险中性为基础。然而,随着对风险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了基于风险规避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模型。在这种类型的模型中,风险态度作为效用函数的一个变量影响决策过程和结果,相应的目标函数也由最大化期望利润变成了最大化期望效用。但是,已有的很多研究都假设风险参数对于供应链上的所有决策者而言都是已知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假设可能是成立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决策者间的风险偏好程
课堂导人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人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
1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  (1)概念: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不停地做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互相按解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本文在假设上骨架可变形的前提下,结合土的弹性、弹塑性和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固相、液相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针对饱和士体的一组可同时求出固相和液相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的方程组。
摘要:在平日教学中不能刻板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要充分考虑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多样的进行教学,只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也会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几何;认知规律;动手动脑;由静到动  刚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圆柱,圆锥,球……各种几何实物摆在了我